◆李權起在倉庫打包楊桃。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楊政棟在整理青椒。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廣東新農人:喜復工趕上旺季 憂疫情惡化缺人

內地優化防疫「新十條」落地實施後,返鄉創業的李權起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一個月前焦慮得睡不着、睡不好,到如今一沾床便立馬入睡了。「之前是因為我們家鄉盛產的楊桃因疫情而滯銷,現在則是因為每天忙着在果園收果、打包、處理訂單,一天下來累得只想睡覺。」

11月初多地疫情爆發導致物流快遞停滯、線下批發市場關門歇業,很多農產品爛在地裏、賣不出去,農戶們原本最抱希望的年前的這一波收益眼看着變得十分渺茫。12月防疫「新十條」出台,讓廣東省的農戶頓時重拾信心、忙碌起來,他們希望趕在春節前收回成本甚至有所盈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 深圳連線報道

今年30歲的李權起是廣東省茂名市化州新安鎮人,從深圳回鄉創業、主營當地楊桃生意兩年多,前段時間遇到了創業生涯中最大的「滑鐵盧」。「原本11月起是農戶們收穫第三波楊桃的季節,也是最大、最好的一批果,更是大家年前的最後一筆收入,萬萬沒想到會這樣。」

當時,廣州疫情形勢嚴峻,並逐漸蔓延至廣東省各地,快遞無法配送,原本暢銷的楊桃突然就賣不動了,李權起在拼多多平台上的網店退貨率也居高不下:「我和果農都着急,他們每天早上6點就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辦法解決。隨着一些楊桃在樹上成熟,會迅速影響其他果子,如果不及時採摘賣掉,只能大批大批爛在樹上,損失不敢想像!」

從爛在田裏到銷售激增

12月7日,國家衞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李權起發現,很快快遞物流便通了,此前網店積壓的幾千斤訂單馬上發了出去。現在,李權起的拼多多店舖一日能賣出200多單楊桃,比之前增加近五倍,線上生意紅火。

與李權起遇到類似情況的,是湛江吳川市蘭石鎮慶豐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政棟。11月因前來收購的人少,當地主要農作物青椒成熟後無人採摘,不少已變紅。隨着青椒不斷成長,吸收過多營養,最終將導致青椒苗枯萎。「有段時間,農戶們哭着來問我可否給青椒找到銷路,大家都不願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付諸東流。」楊政棟說。

那時,廣東的批發市場基本因為疫情都封了,楊政棟自費找車將收購的青椒發去北方市場,卻在下高速路口時等核酸報告等了一兩天,青椒爛了一半,損耗極大,「我們合作社也因此虧了200多萬元人民幣。」

防疫「新十條」出台後,省內批發市場已經可以正常營業,省外也已不再需要等待核酸報告出入,農產品在運輸環節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農戶們漸漸放寬了心。楊政棟表示,「物流暢通後一直忙着將幾十萬斤青椒銷往周邊珠三角城市,每天只能睡2小時左右,只希望能在春節前多幫助農戶收回成本。」

專家籲政府調配勞動力

然而這兩天,楊政棟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家休養。讓他擔憂的是,目前村鎮農戶、工人相繼感染,周邊城市感染人數也在不斷攀升,銷售端運力下降,「很怕我們的青椒再次陷入困境,賣不出去。」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數字戰略和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鍾雄表示,防疫「新十條」後,農業可能面臨新的問題:勞動力短缺。「目前無論是城市或農村,都面臨大量感染。農村那邊採摘、打包等人手下降,城市這邊則是外賣員、快遞員數量減少,導致生鮮配送跟不上。」最終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銷量,以及農戶們的收入。

曹鍾雄認為,特殊時期應該有特殊的解決方法。「今年年底對於農戶來說太重要了,是重拾信心的機會。希望各級政府及時關注並採取措施,調配勞動力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生鮮電商從業者們的困難,他們是農產品進城的橋樑,各大電商平台及主播或可適當讓利,給予補貼,共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