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原始先民對大自然有一種原始崇拜,出於原始崇拜,先民創造一系列所謂的巫術,原始巫術是一切術數得以形成的真正原因。
最初的咒語起源於古代巫師祭神的祝詞,黃帝時期曾設官職祝由,符咒是人們將自己的希望向神靈訴說的工具,並依靠強大的意念力試圖改變境遇的媒介。
符乃神佛之法令,符代表精神意念力、意念與精神空間,符的效應主要來自意念波的存在,施符者的墨水、咒語和手印等都是在加強意念,此意念與次元波產生抗衡作用,減少不當的次元波的干擾。
道士和方士看來,符是溝通人與神的秘密法寶,所以不是隨便可以亂畫的,故有所謂「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的說法。畫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動咒語……就是在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複雜,方法之繁瑣,足令善男信女們頭暈目眩。
拋去一切迷信的外衣,我們會發現符咒有其科學依據,而它也不應該被全盤否定,畢竟它來源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黃帝內經素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說明祝由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治病方法,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唐王燾《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祝由十三科。
明代名醫張景岳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
祝由科的內容極為豐富,在古時候,在缺醫少藥的環境中,以圖示意,以咒代藥,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簡單的醫療保健方法。這是古人發現的一種人與宇宙相溝通的能量符號,掌握了這種神秘的能量符號,就可以定向調動宇宙場,為人類身心健康服務。
祝由治病是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祝由十三科的治病方法。由於歷史的原因,祝由治病一直只在民間秘密流傳,被極少數人掌握應用。
祝由有一種信息物質的存在,有穿透性。祝由各有門派,一般都是咒語,古言符號,真言同用,符是符號語言,咒是語言符號,互依互存,相得益彰。
早期的道教沒有塑像,就是一個排位,寫一個天尊聖號,我們存思用的。之後演變成這樣子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可以瞻仰的塑像。無論他是泥塑的還是玉器做的、木頭雕的,在此時此刻它包含的是人對於神明內心的一種恭敬。也就是說外在的相只是教化工具,為了方便眾生,為了度人用的,是它整個道教的教化方式其中的一個部分。
當你心存神明的時候,這個教化就起了作用,心中的神明自然就會和你溝通。能否感應神明,只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有感就有應,這一念無感就無應。可是神不因人的相信或不相信而存在或不存在。神是亙古以來永恒存在的,是一個客觀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發生改變。◆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