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內地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效應持續釋放,在盤活專項債結存限額以及7,400億元人民幣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帶動下,今年1-11月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同比增長8.9%,較1-10月加快0.2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加快。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解讀稱,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薄弱領域補短板,有力支撐基礎設施投資回升。
從整體固定資產投資看,受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的拖累,前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5.3%,低於1-10月0.5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最低;民間投資同比增速亦放緩0.5個百分點至1.1%,為2020年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投資增速相對較高的,一是高技術產業,1-11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9%,以電子、醫藥等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二是基建領域補短板的水利、公共設施。1-11月,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4.1%,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1.6%。
展望下階段投資形勢,羅毅飛表示,從投資先行指標看,1-11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0.3%,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增長21.5%,為投資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下階段將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充分利用財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推動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保持投資穩定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連續加快,明年初大概率會有專項債前置發行接續,繼續支撐基建投資需求增長。在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政策以及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的提振下,後續製造業投資仍有望保持較高增速。基建和製造業投資明年繼續逆周期發力,作為穩增長擴內需的關鍵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