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展會於昨日起至明年1月1日(為期24天)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郭倩)香港正邁向復常之路,不少大型盛事及活動陸續舉行。第五十六屆工展會於昨日起至明年1月1日(為期24天)假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上午在主持工展會的開幕儀式後,在場花費近3,000元購物,其間更特別到聘用聽障人士的社企「兩生花」攤位,花費逾1,200元購買了兩束仿真花。該社企計劃主任葉文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三載,影響了社企的生意,幸特區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為社企帶來希望,希望本港早日復常及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讓社企的生意額上升,可向更多殘疾人士提供工作機會。

今屆工展會設有超過860個戶外攤位,李家超昨日上午與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廠商會會長史立德主持開幕儀式後參觀了多個攤位,逗留約40分鐘,其間購買了海味和零食,更到訪社會福利署「創業展才能計劃」資助的社企花店「兩生花」。

食品攤檔最受歡迎,排起長長人龍。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眾多攤檔推出一元貨品搶客。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李家超:最緊要支持社企

在「兩生花」的攤位,李家超以手語向攤位人員表示「謝謝」,又與職員一起以手語說「我愛香港」,更以1,260元購買了一大一小共兩束仿真花。被問到購買的仿真花束是否送贈妻子時笑言:「最緊要支持我們的社企。」

李家超其後在社交平台Facebook發文,呼籲巿民參觀工展會時可到社企的攤位,支持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向在場工作的殘疾人士送上鼓勵和溫暖,又表示昨日購買的仿真花由一班聽障人士親手製作,「十分漂亮,無論放在家中或送人也很合適。」

工展會昨日開鑼,行政長官李家超花逾千元幫襯社企「兩生花」攤檔。李家超Fb圖片

「兩生花」是東華三院於2016年設立的社會企業,旨在讓聽障人士透過花藝與生活及社會連繫,提供就業培訓及實踐的機會,並致力推動社區人士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以及傷健共融和環保信息。該社企計劃主任葉文俊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特意到訪該花店攤位購物,並呼籲巿民支持社企,令一眾員工都感到鼓舞。

「兩生花」目前以時薪形式聘用了8名聽障人士。今次是首次參與工展會以作推廣。葉文俊直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三載,已對社企的經營帶來影響。

他介紹,該花店有鮮花、仿真花、花籃等各類產品,創辦後亦開辦了花藝班,教授鮮花花束、乾花束、花籃、小盆裁等製作,以增加聽障員工的工作機會,「我們有實體店,亦接受網上訂購,但疫情令經濟受影響,買花的人有減少,之前不少公司讓員工居家工作,因此購買我們產品擺放在公司內的訂單亦少了,且花藝班也受影響。」

不過,花店因應情況改為開設網上的花藝班,讓聽障員工繼續有多些工作,減低了對他們的影響,而花店過去兩年疫情期間仍能自負盈虧。

「兩生花」盼助更多殘疾人士就業

葉文俊對特區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香港得以穩步復常感到高興,並表示日後若可放寬通關措施,將有更多旅客來港,會為社企的經營帶來希望,「經濟活動恢復,增加巿民購買慾,且多了旅客令人流增加,社企等生意額亦可以上升。希望可以令員工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可以維持生計,如果生意向好,更希望可以為更多殘疾人士提供工作機會。」

除了到「兩生花」攤位以支持社企外,李家超在開幕式結束後還參觀了今屆工展會亮點攤位「香港玩具時代」,更拿起一個蜘蛛俠玩偶拍照「打卡」。他笑說,今屆的「香港玩具時代」主題區,展示不少經典懷舊玩具,勾起他不少童年回憶,自言小時候沒有手機和網絡,但只要拿着一個小小的鐵皮機器人在手,已足夠讓他高興玩大半天。

弱聽人士珍珍昨日在工展會開檔。加入社企「兩生花」工作後,珍珍重建自信心。受訪者供圖

弱聽人士入社企重建自信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香港各類的社會企業讓弱勢社群有機會發揮所長,如昨日在工展會「兩生花」攤位銷售產品的珍珍,以往因自己是弱聽人士而感到自卑,不敢選擇要與人溝通的工作,亦不會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在加入「兩生花」後,不但無須再介意他人知道自己有殘疾,更建立了對花藝的興趣和學習有關技能,自信心亦得以提升,性格開朗了不少。

不再介意身患殘疾被人知

珍珍以往在一般的公司工作,但由於自己弱聽,因此在求職過程中並不順利。她自己亦不敢尋找那些要經常與人溝通的工作,怕未能聽到他人說話,故唯有做輸入資料及製作糕餅等工作。她更怕人知道自己身有殘疾,並為此感到自卑,故當時不敢與人分享自己的情況和感受。

2016年「兩生花」創立後,她得悉該花店聘用聽障人士,遂應徵加入,不再介意他人得知其弱聽問題,更頓時感到「舒服晒」,心情亦輕鬆不少。花店有花藝師教授員工花藝,珍珍除學懂有關的手藝外,還對花藝感到很有興趣,工作開心,現更在花藝班教授他人製作花束等。

望社企推動傷健共融信息

珍珍以往工作一直是循規蹈矩,只會按程序做,但加入花店後更激發了創造力和創意,會研究如何更好地製作一件花藝產品。現在的工作雖然也會感到有壓力,但她形容這並非令人壓抑的壓力,而是來自希望構思更多新產品,有關壓力成為其創作的力量。

她對特首的支持感到鼓舞,希望社企可以推動傷健共融信息。

話你知:九成半社企「疫境」生意下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社會企業總會今年3月曾向各社會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社會在新冠疫情下經營情況,並收回153份有效問卷,佔當時全港社企數目約四分之一。調查結果顯示,由於第五波疫情嚴峻,當時要防疫措施「加辣」,包括收緊「限聚令」至二人和限制晚市堂食等,影響市民外出消費意慾,零售業受嚴重打擊,而九成半社企的生意額因而亦較去年同期下跌,近四成半社企的跌幅超過五成或以上。

餐飲及健康護理業虧損大

受訪社企業務廣泛,其中四成為零售業,餐飲及服務業分別佔兩成,教育及培訓、健康護理服務則佔近兩成,其中以餐飲業及健康護理業社企的生意額跌幅較大。有一成社企在調查前的半年內完全沒有收入,主要為健康護理業、教育及培訓業。大部分受訪社企也要採取暫緩業務擴張的節流方法。去年初,只有7%社企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措施,但本月初調查顯示上升至15%。社企總會當時便促請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協助社企疫情下渡過難關。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