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虹 出版社供圖
◆《海上晨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蘇虹創作的長篇小說《海上晨鐘》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百年老藥廠的信譽史,濃縮了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思考,更是百年大上海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蘇虹在介紹創作過程時說,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國企故事。「我們有責任謳歌那些為企業的成長與壯大、為上海的繁華與時尚、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默默奮鬥的建設者。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記錄者、謳歌者。」◆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蘇虹,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天昏海暗——太平洋戰爭》,隨筆集《無為而治——老子謀略縱橫》,時評集《和平的眉角——世界大局下兩岸關係透視》《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兩岸關係掃描》等。接受記者採訪時,蘇虹卻表示,《海上晨鐘》才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94年的長篇歷史小說《天昏海暗——太平洋戰爭》,如今在他看來更像是一部非虛構作品。

「文學作品畢竟不同於研究理論文章,創作的醞釀階段,我希望用曲折的故事情節來描述這些民族企業成長發展的故事,並希望讀者能從中感受並增強民族自信。」《海上晨鐘》的創作念頭,最早緣於蘇虹6年前參加上海信誼製藥的百年慶典,「正是在那一天,我被信誼輝煌的百年歷史所觸動,萌生了創作一部以上海民族製藥企業為背景的文學作品的念頭。」

於是蘇虹開始做大量的調查,開了很多研討會,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資料。為了更好地了解三四十年代的舊上海,他還到書中提及的許多地方進行過實地考察,並試圖將自己置身於那個特定的年代,甚至為了一件衣服的描述,找來一些當年的畫報或圖片仔細揣摩。

多線並行講好 「中國故事」

《海上晨鐘》既刻畫了以「新誼」為代表的民族製藥業的成長壯大,紅色企業家的嘔心瀝血,地下工作者的機智勇敢;也展現了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波瀾壯闊的曲折進程,以及青年人置身改革大潮歷練成長的心路歷程。它不僅是一部百年老藥廠的信譽史,也是百年大上海的一個濃厚縮影,這樣全景式書寫知名企業發展史的範式,被評論界認為是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嘗試。

蘇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海上晨鐘》,顧名思義,「海上」即「上海」,此書的主要故事場景在上海。至於「晨鐘」,主要考慮兩重意思:一是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處於非常特殊的時期。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 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挫折,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迅速擴大。這其中,既有民族工業的崛起、紅色資本家的成長,也有中國共產黨積累反正兩方面的經驗後,為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準備了條件。隨着「子夜」後「晨鐘」的響起,終於迎來了「上海的早晨」,也迎來了「上海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建設人民的新上海」的激情時刻。「晨鐘」的另一層意思是,中國進入新的時代,以上海為背景的國資國企改革,實際上是全國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2015年,黨中央敲響了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的「晨鐘」,明確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上海率先在全國打響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第一槍,這是本書涉及國企改革故事的一個大背景。

在《海上晨鐘》創作過程中,蘇虹試圖藉助類似電影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歷史與現實兩條情節線分別敘述,相互穿插表現,最後統一在這部長篇小說完整的情節結構中。以「新誼」為代表的民族製藥業的成長壯大,以鮑永昌為代表的紅色資本家的嘔心瀝血,以沈志堅為代表的地下鬥爭的明槍暗箭,便是其中的一條情節線。另一條情節線則圍繞「新誼」的現實故事展開。事實上,現實故事也由兩條情節線構成,一條是鄭筱韻與張東國之間的愛情故事,另一條是圍繞「新誼」展開的改革故事。在這部小說中,鄭筱韻與張東國的愛情故事頗具戲劇性,並與歷史故事產生聯繫,使得歷史與現實兩條情節線產生了交叉。

跨界實現文學夢

「實際上我從小就有一個文學夢,但幾十年的工作中,工農兵學商幾乎都有涉及,但唯獨沒有機會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但這並不影響我把興趣變成愛好、把愛好變成特長,並發揮自己的特長做好本職工作。」

蘇虹說,《海上晨鐘》是讓自己的「文學夢」放飛的一次「跨界」嘗試。事實上,在小說中,蘇虹也多次提到「跨界」,比如小說中,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專家王東林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在上海誕生進行的妙解,新誼研討會活動中各黨建、人文藝術、社會學領域知名人士對企業發展內在邏輯展開的精彩討論,都是「跳到圈子外面,研究圈子內的事」。

在蘇虹看來,「跨界」對於個人而言是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多領域的知識積累。而對於企業而言,他希望企業管理不要只專注那些冰冷的制度和所謂方法,更多的還是要關注企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大的變量——人,真正理解和把握工人階級主體地位的內涵,真正把員工當作企業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