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士劃一$25 其他車種不變 分時段收費下階段推
香港特區政府明年8月將收回西區海底隧道專營權,締造契機讓政府改善三隧車流不均的老大難問題。昨日,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三隧分流初步方案,以私家車為例,紅隧由目前的20元加至30元,東隧則由25元加至30元,兩隧新收費看齊;西隧則由目前的75元減至60元。的士使用三隧收費劃一25元,其他車種則維持現時的收費水平,目標是明年8月生效。另外,下一階段或會推出繁忙時段加價機制。汽車會和汽車高級駕駛協會均認為,該分流方案難以產生良好效果。◆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去年,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量超出三條隧道的總容量高達 26%,其中紅隧和東隧的擠塞最為嚴重,而西隧容量亦已接近飽和。駕駛人士於早上繁忙時間分別平均需約25分鐘及17分鐘才可通過紅隧和東隧,約為交通暢順時行車時間的3倍。
過海擠塞亦嚴重影響非過海交通,繁忙時間的過海隧道車龍延伸至多條連接道路,阻塞九龍和香港島的跨區和地區道路交通。
盼8月收回西隧後實施
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昨日表示,希望藉着明年8月2日收回西區海底隧道的契機,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以處理擠塞,目標是理順過海交通的流量,並善用三條過海隧道的容車量;及改變以私家車過海駕駛人士的出行習慣,以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需求。在綜合考慮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和各因素後,政府提出以務實的態度,分兩步走的策略,以落實政策目標。
該局提交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文件顯示,第一階段的方案是,調整過海流量大的私家車收費水平。局方建議下調西隧收費,並適度上調紅隧和東隧的收費,透過拉近西隧與其餘兩條隧道的收費距離,吸引駕駛者使用,達至分流作用。至於的士使用該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劃一為25元,可避免現時沒載客的士集中使用收費較低的紅隧和東隧。政府目標是明年8月2日收回西隧專營權當日起,實施第一階段收費。
下階段擬繁忙時段加價
至於下一階段是改變駕駛人士的出行習慣、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的過海交通。在收回西隧專營權一年內全盤檢視情況,考慮收費調整及持續復常後新的交通數據,以及在市民逐漸習慣「易通行」陸續在多條政府隧道實施後,在第二階段引入「不同時段不同收費」調整隧道費的收費和結構。有消息稱,2024年後繁忙時段私家車收費為紅隧40元、東隧45元、西隧65元至70元,凌晨時段或減價。
同時,政府在文件中建議引入隧道費調整機制,允許政府無須修例都可以按交通情況及特定條件,調整收費水平或收費時段。
汽車組織倡三隧劃一價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該會曾多次建議政府將三隧劃一收費,達至有效分流,「駕駛者不用在價錢上考慮使用哪條隧道,而是哪條隧道暢通就走哪條,才能有效改變目前紅隧擠堵、西隧車流量不足的現象。」
他表示,西隧明年雖然減價15元,但收費仍是較紅隧、東隧貴一倍,「完全不會吸引車主改走西隧,不會改變目前紅隧堵塞的不理想情況。」
至於下一階段繁忙時段加收隧道費,李耀培認為對打工仔不公平,「大部分私家車車主都只是打工仔,上下班時間是固定的,打工仔無話事權,怎麼可能避開上下班的繁忙時間?」他說,政府擬發展「北部都會區」,不少打工仔跨區工作,唯有買汽車代步,「現在政府加收隧道費,除了增加打工仔負擔,對三隧分流無大幫助。」
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主席江日雄表示,西隧降價幅度太低,難以吸引道路使用者改走西隧,若與紅隧、東隧一樣劃一收費30元,相信才會有分流效果。他不贊成第二階段實施繁忙時段加收隧道費,擔心會出現車輛在隧道口加速進入避免額外收費、或停車等待額外收費時間結束才過海,造成交通意外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