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聽過這麼一句話: 「會幹的不如會送的,會送的不如會說的。」足以說明說話技巧和表達能力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

會說話的人,無論遇上任何人,總能把關係處理得非常好。而不會說話的人,即使你能力超群,也很難得到上司的認可和同事們的接納,長此以往你的職場人際關係只會一塌糊塗。

小時候說錯話,還能以「天真直率」作為擋箭牌,從而得到他人的原諒,然而隨着人的成長,當你說話開罪他人時,還能厚着臉皮地向對方說因為我為人坦誠,天性直率,所以你必須明白我、原諒我嗎?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一開口說話,別人就能了解你。說話技巧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牌面,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他人對你的印象好壞。說話技巧貴精不貴多,你只要掌握當中一些基本的技巧,就能夠成為一個「會說話」的職場人,在職場中左右逢源。

人性的自私不光是在利益上,在聊天中也能體現出來。有些習慣讓自己當主角的人,總愛在聊天的時候,自己多說,讓別人聽自己說。一旦遇到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打斷自己,嘴上或許不說,但估計內心已經在暗罵對方了。其實若想在與別人聊天的時候拉近彼此關係,我們應反其道而行,好好當一個傾聽者,因為我們聽得越充分,便能了解得越多,說的話就更能夠說到別人心裏去。偶爾做做配角,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無時無刻搶盡鋒頭,反而能在他人心目中建立一個好形象。

與別人聊天,雖然說要多聽,但並不代表要做一個沉默者。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我們並不一定認同,但我們要切記一點,不要立即否定對方的任何觀點,哪怕我們再不同意,這時我們可以嘗試將話題引導到自己身上,讓對方聽聽自己的看法。避免在對方觀點本身的對錯上糾纏, 因為糾纏得越多,越容易產生矛盾。再說了,兩個人之間的聊天,幹嘛非要分對錯?

筆者在與人相處時,最怕遇到那些話題終結者。無論你問他什麼,得到的回覆總不會多於三個字。要改變對方並不容易,所以我們只能以開放性的話題與對方聊天,以避免尷尬。所謂開放性話題,就是更多描述感受,而非陳述事實。多用開放性的話題,可以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這樣能夠從中引申出很多的話題。那就不愁聊天的時候冷場、尬聊。既然想和對方聊下去,那麼我們自己要在聊天中做一件事,就是在對方的話中,找到新的切入點,同時在我們自己的話中埋入可擴展的話題。

埋話題,其實就是把話題的方向拓展,交給對方,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找話題繼續聊天,也能避免我們自己選擇話題的時候出現一些尷尬,對方接不上話的情況。

通過開放式話題和埋話題,基本上不愁我們和對方沒有話題聊天。但是能否聊下去,聊開心就看話題的選擇。「投其所好」順着對方的興趣找話題,看對方的反應下菜碟,還需要看對方的反應來做判斷。如果一個話題對方不高興,我們繼續和對方聊,那麼就不是在聊天,而是找事了。因此在找到話題後,先聊一聊,看看對方興趣如何,是熱情還是冷淡。我們再決定是繼續,還是再弄個開放式話題和埋個話題,來把話題給叉開。畢竟我們和對方聊天的目的,是彼此都能夠開心,不是為了搞事情。

法國文學家古斯塔夫·福樓拜曾經說過:「語言就是一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任何時候,會說話的人,都能跟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礎。

把握以上說話技巧,活學活用,在人際關係中你一定能做到人人喜歡、左右逢源。

◆ 籲澄(資深中學中文、中國歷史科老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教學經驗豐富,曾出版多本暢銷中文、中國歷史參考書。)

逢星期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