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攝於般咸道疫下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作者供圖

趙鵬飛

疫下的日常生活,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多了三件︰口罩、快測、搓手液。

整盒的口罩,疊放在門口的書架上,以備出門時順手取一隻戴上。口罩的來源很多,公司發放的,政府派送的,朋友寄送的,還有自己購買囤積的,各種產地、規格都有,質量也參差不齊。有一款口罩,掛耳的帶子有兩次毫無徵兆地突然崩斷,又都是正好在搭乘港鐵,只好一路用手扶着一側的耳朵,好似患了偏頭疼的樣子,事後想想都有些滑稽。從此開始,隨身的背包裏,都會備上兩隻口罩,以備救急。口罩不止出門上班才戴,平常戶外跑步,全程都不會摘下。因為不管哪個時段去跑步,總能迎面撞上不戴口罩的人,尤其是外國面孔,即便戴着口罩,不論男女,多半都戴在鼻孔以下。大部分香港人在戴口罩這件事情上,還是一直都很守規矩。

一開始戴着口罩跑步,呼吸侷促,慢慢地氣息調勻,也就習慣了。1小時13公里的速度,便是戴着N95口罩跑出來的。

快測試劑,成盒成盒碼在飄窗上。每日臨出門前必完成的步驟,就是坐在窗台前,取出一盒,撕開包裝,擺平試劑槽,掀開蒙在試液管上的一小角,斜靠在試劑槽上,這才騰出兩隻手,小心翼翼拈出細長的棉籤,輪流探入左右鼻孔。雖是每天都做一次,熟練得猶如教徒們每日例行的早晚禱告,可每次從鼻孔裏拿出棉籤,還是要打上一連串噴嚏,兩眼也在瞬時衝出的酸楚中溢滿了眼淚。顧不上拭淚,得先把棉籤充分浸入試液管裏,拿起來有節奏地晃幾晃,想像着鼻孔裏的因子,充分釋放出來了,再緩緩把試劑液注入試劑槽上的小孔,含淚看着試劑紙透過小孔慢慢被浸濕。在那一條鮮紅色的橫杠還未徹底亮起來前,心裏多少還是會有些忐忑。

身邊所有感染過病毒的朋友康復後回憶,幾乎沒有人能準確判定,究竟是在哪個場合的哪個環節中招的。疫情3年,港府採取量力而行的防疫措施,相較而言還是比較寬鬆,每天出出入入,電梯、巴士、港鐵、餐廳、超市、戲院……不知道多少次與病毒做過近距離接觸,每次都能好彩躲過,也屬不易。

1公升裝的搓手液,穩穩蹲守在門口的鞋櫃上,無論什麼時候回到家,打開門第一個親密接觸的,就是搓手液瓶樽上的按鈕。當時跟風買的時候,還以為這樽超大號套裝,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用完,今年還未過完,眼見就要見底了。另一樽同樣大小的,等在旁邊隨時準備上崗。外出回來,推開門第一件事不是摘口罩,也不是換鞋卸包,而是下意識地用一隻手按搓手液的蓋子,另一隻手接住冰涼滑潤的液體,雙手交錯揉搓,再十指相扣揉搓,直至兩手完成充分的交流後,才開始解衣除帶,放鬆下來。

手部衞生對於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袁國勇教授反覆強調過,鍾南山院士也多次普及。科學和科學家是站在防疫舞台中央的人,認真聽聽他們的話,還是很管用的。

身體裏已種了三針疫苗,手機裏安裝了「安心出行」,習慣裏早已把戴口罩、做快測、出入搓手,和吃飯睡覺一起,毫無違和感地納入了秩序井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