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加風四起,繼兩電及巴士要加價後,今年7月才加價的的士在不足半年內再向運輸署提出加價申請。的士車行車主協會及的士小巴商總會等市區的士團體透露,他們初步建議起錶加6元,即由27元增至33元,每次跳錶再加約2角,又稱短時間內再次申請加價,只是想追回上次申請加價時被減的約一半幅度。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鐵路擴張,影響了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營運,建議政府協助營辦商增加非票務收入,如放寬車身廣告限制等。
建議起錶由27元增至33元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的士生意近日普遍回復至以往約八成,機場多了乘客,但陸路口岸未全面重開,不少長者及小童也因疫情減少出外,亦少了家庭式乘客,而行業過去一年因通脹及俄烏軍事衝突令燃料成本上升,加上保費增加,已佔司機收入逾四成,「保費現已失控,兩三萬元已增至四五萬元,相當驚人。」而政府透過「防疫抗疫基金」發放的2元燃氣補貼下月底屆滿,令業界經營困難。
他表示,加價是業界主流意見,加幅和細節仍在商討中,而上次申請加價經過5年才獲批,今年7月才生效,加幅亦被減約一半,稱短時間內再申請加價,只是要追回上次申請加價的減幅。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表示,的士業界今日會約見運輸署提出加價申請,初步方案是起錶加6元,但分兩年實施,即明年及後年分別落錶加3元,短中長途加幅或有不同。他指出,申請加價程序一般需時兩三年,存在滯後,且上次加幅較申請的建議幅度小,有需要再提出申請,期望特區政府今次能加快進度,一年內完成審批。
有的士司機亦覺加價太快
有巿民認為的士「加得有點快」,亦有巿民表示諒解,「他們也有難處,都明白嘅,無辦法啦,有需要就搭,無就唔囉。」的士司機亦有不同意見,「我的(咪)錶仍未改,24元都未改到27元,現在再申請加價,不用加得那麼快,兩年後再申請也不遲。」有司機則表示加價後乘客會減少,車主亦會加車租,「但燃油費真的貴了很多。」有司機就認為短途客可承受的加幅或較大,「可以分短中長途客有不同收費,拉勻加幅。」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出,港鐵不斷擴充,已影響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營運,建議政府協助營辦商增加非票務收入,同時應加大公共交通車費補貼,減輕市民壓力,「在交通交匯處,如果有空間是否可以容許公交營辦商出租做小賣店,亦方便乘客買水、小零食,為他們創造租金收入;又譬如車身廣告限制略為放寬,令廣告價值可提升,車廠部分地方可否用作商業用途,創造非票務收入?」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則建議,政府可考慮將港鐵收取的收入,補貼其他公共交通營辦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