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會長李瑛(右)在向老年患者介紹生前預囑。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實施涉多環節信息共享 聯網查閱更改備受期待

在深圳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辦公室裏,香港文匯報記者等候了一個多小時,才見到了匆忙趕到的李瑛會長。「如今,生前預囑已經入法,接下來就要努力讓它更加深入人心。」李瑛說,在6月23日通過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修訂稿中,關於生前預囑僅有短短幾行字,內容尚不能涵蓋生前預囑在實際中遭遇的所有現實問題。據悉,為使《條例》真正落地,目前正在推動制定相應的配套細則,規範相關標準和流程,此外還需全社會的了解和理解。立預囑人期望,自己的預囑文件在任何一家醫院都能被看見,而無須隨身攜帶紙本,以保障自己帶着尊嚴善終。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

作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科醫生,「救死扶傷、永不言棄」一直是李瑛與同事們秉持的理念。2012年,李瑛的父親確診腎癌之後,一度入住ICU。出院之後,父親作了一番交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許再把他送進ICU,除了輸液、輸氧,別的都不用做。2016年,父親病危,李瑛儘管異常糾結,終究還是尊重父親意願,讓他在普通病房度過最後的日子。

父親去世之後,李瑛反覆自問,自己的選擇究竟對不對?後來,李瑛才意識到,當時父親所說的實質上就是一份口頭形式的「生前預囑」。

2017年,李瑛任職的部門跟北京協和醫院的老年醫學科建立合作關係,開始引進和學習北京方面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她也第一次接觸到了「安寧療護」。這個概念對李瑛來說十分新穎,其充滿人文關懷的特質讓她感觸很深。

線上系統建設 線下宣傳普及

就在李瑛困惑如何推進工作的時候,她參加了一個由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發起的中英聯合培訓項目——全民生命末期品質照護(QELCA)學習班。經過學習,李瑛意識到,生前預囑和安寧療護都是偉大的事業。「除生死無大事,既然我們決定不了死亡,那至少能選擇自己是否能善終,讓家人也得以善生。」

2021年3月26日,深圳市生前預囑推廣協會通過審批正式成立,成為了繼北京之後的第二家推廣生前預囑的社會團體。協會成立後,李瑛全力以赴推進生前預囑立法,期間正好趕上了2021年《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修訂。

截至11月初,深圳「生前預囑」立法的落地實施前的進一步細化文本已經進行了多輪討論。李瑛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文本具體包括四項核心內容:一是推動政府建立生前預囑制度相關配套細則,協助制定「生前預囑」深圳文本(1.0版),提交深圳市衞健委。二是加強信息查詢系統建設,擬建立「深圳生前預囑庫」和「深圳生前預囑註冊中心」平台,便於民眾獲取、了解及存儲生前預囑相關內容及簽署信息。三是擴大生前預囑理念和法規的宣傳推廣,加大志願服務隊伍的人才培養力度。四是開展對生前預囑知曉率與接受度的調研普查,掌握基礎數據。

預囑文本需簡化人性化

對於生前預囑實施的可操作性,李瑛指出,簽什麼版本;到哪裏簽、和誰簽,簽署後誰來保管;簽署後的生前預囑文件如何便於醫護人員獲得,這三個方面是她最為關注的部分。

目前,內地生前預囑的通用文本是由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選擇與尊嚴」網站推出的「我的五個願望」,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線上查詢和登記,內地已經有6.5萬多人填寫。張莉(化名)是其中之一。

張莉簽署的生前預囑紙質文本,與她的病歷一同放置在家中最重要的檔案櫃裏,網盤裏也備份着電子掃描件,她不確定萬一出現緊急情況,除了簽署時的深圳市人民醫院外,其他醫院能否看到,會由誰來執行預囑中的「要求」,又由誰來提供保障。張莉希望,生前預囑普及以後,能在全國都實現網絡互通。「我希望簽完書面的預囑文件後,不管在哪家醫院就醫,醫生都能隨時看到我的具體預囑內容,而不是我要拿着一張紙去給醫生看。」

「『我的五個願望』這份文件非常人性化,但實踐中普遍反映條文較冗長,問題設置稍顯複雜,部分內容未貼合中國國情。」李瑛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生前預囑最核心的內容是「我要或不要什麼醫療服務;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最簡化的生前預囑的條文也應涵蓋這最基本的兩個項目。

指紋認證人臉識別可助力

她建議,文件既要方便保存,也要便於更改,可與居民就醫時必須持有的社會保障卡綁定,專設一欄「是否有簽署生前預囑」,聯網後整個系統都能直接查閱。患者本人亦可通過指紋認證、人臉識別等方式,進到生前預囑的簽字欄,隨時更改。

《條例》提出,生前預囑對醫生或意定監護人等都具有約束力。一定要在患者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也就是能夠真實的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要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的方式確定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公證。

據深圳市公證處國投綜合部部長劉穗梅介紹,辦理公證的市民以書面的形式勾選格式文本上的五類願望選項,必須親自簽名和按手印,由兩名公證人員辦理,全程將會錄音錄像。公證處還希望以後公證書能夠通過網絡保存的方式,患者到深圳任何一家醫院就診,醫生、醫療機構都能快速查詢到,日後公證處還希望跟醫學協會、社保局一起搭建平台,辦理一些公證的生前預囑公證公示登記制度。這樣主治醫生可以通過社保卡查詢到當事人是否辦理過生前預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