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君豪認為學院是打好基礎的地方,熱情與堅持才是表演這條路的唯一捷徑。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年公布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宣布已要求香港演藝學院重點研究為本地以至大灣區培育所需文化藝術人才,以及在「北部都會區」設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香港演藝學院方面歡迎行政長官的有關決定,同時感謝行政長官透過開展不同文藝範疇的見習計劃,資助演藝學院學生在藝團和西九文化區實習。

作為「大師兄」,謝君豪對於香港演藝學院的新建校區和擴張計劃,表示絕對的支持,但他認為:「社會大眾要明白,演藝文化事業並不是說政府拿了多少錢出來,我們就很快有一班人才出來,表演人才不能一蹴而就。目前這個社會本身發展速度很快,形成許多東西無法真正沉澱,沒有積累,是大問題。好像一條河一樣,河水奔流,泥沙沉澱不下來,沖一沖就沒有了,怎能淘金子?我經常強調要『奢侈』一點,花多點時間去沉澱自己,積累經驗,準備工夫做好,等機會來臨就能應付,要不然就像流水,隨波逐流,過去了就過去。」

演藝學院的學生出路向來是個問題,文化行業僧多肉少,形成很多不滿情緒。謝君豪覺得:「學院是個打好基礎的地方,並不是給你一份保障工作的合約,沒有人可以擔保任何事情,許多事都是靠自己努力。其實我今年看了很多演出,我看到了很多團火在那裏,他們的才華其實完全是呼之欲出的。」他堅信,熱情與堅持才是表演這條路的唯一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