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普通話的同學們都知道,有一種變調的語音現象叫「輕聲」。由於它長期處於口語輕讀音節的地位,失去了原有聲調的調值,聽感上顯得輕短模糊。我們在讀的時候,也會要求大家要做到又輕又短。很多香港的同學不習慣讀輕聲詞,的確,大部分的輕聲詞即便沒有讀成輕聲,也不影響理解。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接下來給大家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中文的奇妙之處。

「地上」、「地下」這兩個位置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當高。當它們不讀輕聲時,「地上」指地表之上,即地的上面,比如「地上莖」;「地下」指地表之下或地層內部,就是地底下,比如「地下水」、「地下一層」。當它們讀輕聲時,「地上」「地下」都指地表面,也就是地面上。

多數情況下這兩個詞可以互換,比如「你先把東西放地上」跟「你先把東西放在地下」;「他累得躺地上了」跟「他累得躺地下了」;「錢包掉地上了」跟「錢包掉地下了」等。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兩個詞可以互換,既不破壞語意,也符合日常語言習慣,但是也有特殊的情況。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故事中人差點因為用錯字而招來殺身之禍呢!

傳說明世宗嘉靖帝生平忌諱很多,要是不小心犯了他的忌諱,隨時可能性命不保。這個皇帝雖然活得無比謹慎,卻一直體弱多病。有一次,太醫徐偉給他診脈。嘉靖坐在他的床邊上,由於御袍比較長,所以垂到了地面。太醫徐偉怕踩着御袍,遲遲不敢上前。嘉靖有些不耐煩了,問道:「你怎麼還不給朕把脈?」徐偉答:「皇上龍袍在地上,臣不敢上前。」嘉靖聞言,自己伸手提了提御袍,露出手腕,徐偉這才趕忙上前給他摸脈。事後,嘉靖帝御筆手詔當值眾大臣:「徐偉傾呼『地上』,足以見其是忠臣。『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偉這才知道他那一句不經意的「皇上龍袍在地上」救了自己一命。回想起當時要是說成「龍袍在地下」,可能已經身首異處了,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這個故事也許是杜撰的,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可以了解到中文有時候是有不少講究的。同為輕聲詞的「地上」「地下」,雖然在日常生活溝通交流可以互換通用,但是在特定環境下,還需要仔細斟酌避免歧義發生。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懂得分辨那些輕聲不輕聲意思會發生發化的詞語,更要學習了解語言中的文化以及隱含的意思。

◆ 俞申蕊(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