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疫情偷走了3年的時間,世界各地防疫鬆綁,鬥快復常,其中旅遊業振興經濟,是重中之重。然而,復常一切都未正常,好像泰國今年遊客只是3年前的三分之一,而且旅遊業深受重創,泰國導遊流失不少,很多都已轉業,不會重操故業。有的能說廣東話的導遊,3年沒接團,幾乎不會說廣東話了。

新聞報道泰國的旅遊業人士說,他們很留意中共二十大的新聞。驟聞不明所以,中共二十大關他們什麼事?原來,泰國復常都在等待最大市場的中國旅客到來,看來還要等一段時間。

復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嘗到甜頭,香港人外遊意慾,需要時間提振升溫,3年已習慣蟄伏,生活習慣改變了,也不是說變就變,朋友圈已多次呼籲起行,但總是得不到回響。唱反調者說,為什麼要捱貴機票(復活節來回日本9千元機票)、租貴車,冒着請假去酒店「生病」的風險?可不是嗎,外國疫情高企,當地人都卸下了口罩,都不當一回事(其實還是有事),旅遊的樂趣,還能復常在心中?旅遊也只能是「博一鋪」。

別說外遊,連餐聚意慾也要提振,呼朋喚友能坐在一起的,需要有「檢測共識」,餐前自行快測,大家食得安心;但未必人人願意這樣做,認為是多此一舉。不強求,不強求,昔日至親友好,也只能各自埋堆。

星期天,「檢測共識派」在港島某星級酒店頂樓來個午餐,維港兩岸景色盡收眼底,這樣的餐廳環境,價錢肯定不會便宜了。訂位時倒有很大的意外驚喜,訂餐即時付款7折,訂4位以上還有六五折,一致贊成即時付款。

為了享受優惠,也接受「博一鋪」六五折,因為如果其中一人臨時中招,那就得不償失了。幸好大家爭氣,身體健康,平均每人才花300多元,吃了一頓酒店精美午餐。

如果花費巨額旅遊「博一鋪」,你是否寧可留港「博一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