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粉彩雙耳百鹿尊 圖片來源:回歸二十五周年《香港珍藏大展》
◆清乾隆青花團龍天祿耳鹿頭尊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福星、祿星、壽星三位星君合稱為「福祿壽」,象徵着財富、功名與長壽。而神話中的祥瑞之獸仙鹿,不但與「祿」諧音,更因作為長壽的代表而被視為向人間布福增壽的吉祥物而受到喜愛。

而在清代的瓷器中,亦有一種器形飽滿大氣的重器——鹿頭尊。鹿頭尊取樣自古青銅壺,初見於康雍時期而鼎盛於乾隆一朝,敞口之下愈漸開擴,垂腹豐滿,因其形似鹿頭或牛首,有「鹿頭尊」或「牛頭尊」之稱。乾隆三年,高宗皇帝曾下令使督陶官唐英燒造各種瓷器器型的標準樣本,其中明確要求燒製「洋彩百祿雙耳尊一件,照樣燒造不要耳子」。然而,料想是乾隆帝認為此類尊飾以雙耳更顯大方,故更改形制,使得我們今日所見的鹿頭尊多為有耳器,多於肩部飾獸頭耳或戟耳。

由於乾隆皇帝對鹿頭尊這個器形的喜愛,當朝御瓷中可見青花、粉彩、單色釉如仿汝、仿官釉等多種鹿頭尊,筆者亦收藏了一件「清乾隆青花團龍天祿耳鹿頭尊」。而由於粉彩技藝在乾隆朝幾可說是登峰造極,粉彩鹿頭尊亦尤具代表性,當中最為知名的則莫過於「百鹿(祿)尊」。

百鹿尊是乾隆早期御瓷中的華美精品,不但寓意美好,更體現了帝王對「木蘭秋獮」這一滿人祖制的重視。「木蘭」在滿語中意味着哨鹿、捕鹿,而滿人將秋天的狩獵活動稱為「獮」,是清皇室權貴在軍師、政治上的盛事。乾隆在雍正一朝暫停了秋獵之後重新舉辦這一大典,命宮廷畫師郎世寧記錄下這一盛況,再令景德鎮工匠將其重現於百鹿尊之上。

兩岸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均藏有乾隆朝的粉彩百鹿尊,在月前落幕的回歸二十五周年《香港珍藏大展》中,就展出了一件「清乾隆粉彩雙耳百鹿尊」,精細的畫工、精妙的布局、精美的工藝,讓不論是否熟悉收藏的人,都能「一見傾心」。◆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