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勝地廣東羅浮山在晉代是道教集大成者葛洪修煉的地方,葛洪仙師的太太鮑姑是艾灸的鼻祖,流傳到現今,羅浮山的艾灸仍然聞名遐邇。羅浮山東樵草堂艾灸,文化促進會多年來不遺餘力推廣艾灸,弘揚艾灸文化,成就卓越,今日與該會的兩位會長視頻交流,在此再談艾灸。
體溫,這個小孩子都知道的詞彙,只有發燒時大家才會關注它,但今天我們必須強調,一直以來大家都低估了體溫對於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體體溫的變化,特別是體溫降低,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中醫有句話叫「病從寒中來」,可見體溫對我們事關重大。
我們知道,人是恒溫動物,人體擁有自穩能力非常強的能量系統,最直接指標就是體溫。
當體溫出現較大的波動時,往往也意味着我們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尤其在體溫降低的時候。
體溫越低,血液循環越慢,血液是給人體運輸營養、帶走垃圾的強大載體——營養供給不足,就會加速機體衰老;體內毒素瘀積,身體等於慢性中毒。研究就表明,人的體溫下降1℃,基礎代謝會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
臨床數據還顯示,癌症患者的體溫一般都偏低,且有體溫越低,患癌幾率越高的趨勢。體溫低的狀態下,細胞容易癌變,癌細胞也容易生存。
「癌細胞喜冷怕熱」,一兩百年前,有人已提出了這個觀點。
中醫有句話叫「病從寒中來」,可見體溫對我們事關重大。
臨床數據還顯示,癌症患者的體溫一般都偏低,且有體溫越低,患癌幾率越高的趨勢。體溫低的狀態下,細胞容易癌變,癌細胞也容易生存。
體溫會大大影響細菌甚至癌細胞的生存,當時有部分患上肺炎和丹毒的病人,高燒一兩個星期之後,竟然奇跡般地好轉了。
之後美國也出現了高燒後治癒癌症的實例,不過當時並沒有科學依據能夠支撐這一說法。
美國羅帕克癌症研究中心(美國第一家癌症研究中心,也是美國最著名的八大癌症研究中心之一)研究發現,低溫能夠改變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方式變化,特別是體溫降低,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設定了兩個生存環境:22-23℃和30-31℃,比較幾個常見癌症小鼠模型的腫瘤形成、生長率和轉移,結果發現,在前一個環境生存下的小鼠比生活在後一個環境下的小鼠癌細胞生長得更快、更有侵略性。
另外,研究認為癌細胞在35℃的環境下最容易繁殖,一旦體溫在39.3℃以上就會凋亡,或許這能說明體溫大多是35℃的現代人,為何會這麽容易得癌症。
體溫低的人,往往陽氣不足。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在「天之陽」不夠給力的情況下,我們尤其需要借助艾灸這個「地之陽」來補「人之陽」。
艾灸補陽,快速升溫,讓癌細胞無家可歸!◆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