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業率由2022年7月至9月的3.9%下跌至2022年8月至10月的3.8%。圖為香港街頭的勞動者。 中通社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發表的最新數字顯示,本港失業率由今年7至9月的3.9%進一步跌至8至10月的3.8%,是連續6個月下跌。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下跌0.6個百分點至5.2%,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更下跌0.8個百分點至5.4%。工聯會權益委員會認為,雖然失業率進一步下跌,但仍有近15萬人失業,反對特區政府於此時計劃於安老業擴大輸入外勞,令本地工人生計受衝擊,促請特區政府從根源着手,以提升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及行業晉升階梯為先。

香港近一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

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本港總就業人數較7至9月增加約1.97萬人,達至近364.9萬人,失業人數減少約7,900人,約14.7萬人失業,就業不足人數亦減少約5,600人,為約6.3萬人。

按行業計算,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零售業以及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有相對明顯的跌幅。在就業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見於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餐飲服務活動業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表示,隨着本地經濟活動恢復,勞工市場繼續改善,短期前景則取決於本地經濟活動的表現。雖然金融狀況收緊將繼續抑制需求,但他相信只要疫情持續受控,防疫措施適度放寬,再加上消費券計劃的幫助,經濟活動應能逐漸回復正常。

勞工處將於本月24日及25日在修頓場館舉辦「共創多元文化工作間招聘會」,共有逾40個僱主參與並提供大量不同行業的職位空缺。而勞工處於今年8至10月平均每月錄得逾11萬個來自私營機構的空缺,按年上升4.9%,但較今年7至9月的平均數字則下降0.4%。

領綜援個案月跌0.4%

社署亦於昨日公布最新數據,指10月份整體領取綜援的個案較9月份減少802宗,按月跌0.4%。10月底領取綜援的個案總數為208,496宗,合共逾29萬人受助。其中,失業類別個案按月下跌0.9%至18,317宗;今年8至10月失業類別個案的平均每月申請數字為435宗,較7至9月下跌6.5%。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周小松認為,失業率進一步下跌,顯示社會、經濟活動逐漸復常。但林振昇指出,工會近月仍不時收到有飲食業工人遭僱主欠薪的求助,他希望僱主善待與他們共渡時艱的僱員。周小松認為,最新勞動人口參與比率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料若市道氣氛進一步好轉,將有更多勞工重新加入勞動市場,希望政府繼續加強職業培訓及再培訓服務,進一步釋放本地潛在勞動力。

失業率仍比日韓台高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指出,在本港失業率仍較日本、韓國及台灣等鄰近亞洲地區為高,政府應以本地工人就業及利益為優先,但香港計劃擴大輸入外勞,此舉實屬「捨本逐末」。工聯權委要求政府推出長短措施解決基層市民面對的困境,包括研究進階版「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失業人士提供為期半年、每月上限9,000元的資助,以及研究長遠的失業援助計劃等。

議員倡招人才邁大步 設住房租金補貼吸才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熹)立法會昨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議員們在發言時指出,香港要不斷吸納境外人才,同時採取措施留住和培養人才,鞏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提供公屋供應時間表、增加租約時長。按照議程,立法會今日會對致謝議案進行表決。

在香港如何挽留及吸引人才方面,選委會議員譚岳衡建議政府的招攬人才措施應邁出更大步,如進一步放寬置業印花稅「先繳後退」要求,直接給予青年人才住房租金補貼,以及為來港人才的配偶就業和子女教育提供精準匹配等措施。

選委會議員江玉歡表示,建築業難吸引年輕人入行,人才方面青黃不接,不少崗位多是50歲以上的工人,她建議政府應針對現狀精準解決問題。對本地高校學生,政府應制定政策針對性地減免學費,鼓勵基層學生求學,全方位提升本地人才競爭力。

在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方面,選委會議員陳曼琪指出,政府以至律政司忽略培訓、支援、協助佔香港法律界近九成的中小型律師行律師和執業大律師。她促請律政司訂立具體績效指標,給予中小型律師行律師和年輕律師足夠協助、指導、資源和培訓,包括繼2020年後再推出「法律科技基金」。

促政府為公屋供應訂立KPI

在土地房屋方面,一眾議員促請政府加快對公屋的供應。民建聯議員陳學鋒指出,樓價及租金高企,脫離經濟基調和超出一般市民負擔能力,歸根結底還是房屋供求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因此政府要掌握私樓用地供應的主導權。

選委會議員洪雯促請政府為公營房屋的供應訂立KPI(績效指標)。經民聯議員林健鋒建議政府加快推動公屋重建計劃,用盡地積比,並要有清晰時間表及路線圖。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指出,政府現時有部分以短期租約方式的用地,租給企業和行業營運,但根據現行政策,租期一般是兩三年,最長只有7年,令有關的企業難以作出較大投資,削弱香港整體競爭力。他希望政府檢討有關政策,尋找更多適合用地,能讓企業和行業以較長租約租用。

在科創發展方面,民建聯議員陳恒鑌指出,科技發展時間緊迫,河套區是香港唯一適合科技發展的和具有戰略性的位置,且能與深圳一起發展,因此他建議把設在河套區「逆向隔離」的設施轉到九龍啟德附近,以盡早將河套區騰出來發展創科業。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