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十三街」外貌。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得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香港舊樓重建潛力大,向來不乏投資者「落釘」,期望等物業重建時獲得可觀利潤。但總有那麼幾個地區,多年來總是舊樓林立,猶如被凍結在茫茫的歲月長河中,無法動彈。其中九龍城區、長沙灣區都相當有名,並且各自面對着不同收購難題。如知名的土瓜灣「十三街」,因為其重建價值低,加上業權複雜性,不論私人市場或市建局都顯得有心無力。而深水埗一帶則屬於劏房重災區,成為收購重建的嚴重阻力。日後強拍門檻下降,或可令這類高難度收購項目獲得鬆綁。

政府消息人士之前披露,目前全港70年樓齡以上的舊樓有1,100幢,以九龍城、深水埗、佐敦較多。

兩大原因阻礙重建

這些地方都舊樓林立,即使已破舊失修,但多年來都無法重建。其中土瓜灣「十三街」屬於典型的「收購死結」,即使樓宇失修,大量居民渴求重建,但多年來一直無法展開收購,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業權分散,「十三街」有近4,000個業權及250多個車房,收購難度極大。

其二是項目的重建價值不大。據了解,「十三街」的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而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整合,故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值得留意的是,市建局最近已啟動「十三街」附近的土瓜灣「五街」重建項目,令收購「十三街」的可能性增加,再加上政府檢討強拍門檻,樓齡介乎50至70年舊樓強拍門檻降至七成、70年樓齡的物業收購門檻更降至六成,目前「十三街」舊樓已60至70年之間,未來只需收購六成即能統一業權,令項目變得收購有期。

至於深水埗一帶,則一直困擾於區內劏房問題嚴重,增加市場收購難度。去年底市建局公布收購兼善里/福華街項目,經人口凍結調查後發現項目範圍內相關舊樓被劏成逾1,200間劏房,更疑有「一劏十」情況,所涉業權眾多,收購成本高昂,日後收購門檻下降,收購一方「談判」籌碼上升,對於收購這類劏房較多的舊樓項目亦會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