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六成為「搵快錢」犯案 最細僅13歲
近年青少年「搵快錢」罪案有不斷上升趨勢。其中,干犯毒品案近兩年成為青少年罪行首三位,被捕者的年齡亦愈來愈小。今年首9個月,平均每個月有40名21歲以下青少年涉毒被捕,較前兩年平均每月20人增一倍;未成年毒販平均年齡15.6歲,最小的年僅13歲,且大部分是學生。逾半人「零案底」及無毒癮,逾六成人因為「搵快錢」而犯案,多數經朋友介紹,在街場、娛樂場所及社交媒體等被毒販招攬,更被毒販灌輸「未夠秤罪好輕」的謬論「洗腦」,繼而投身毒海,最終被重判入獄。◆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根據毒品調查科數字,本港2021年共有3,532宗毒品案件,4,303人被捕,其中624人為21歲以下青少年,較2020年上升32.2%。干犯嚴重毒品案的青年有430人,上升35.2%。在10歲至15歲年齡層,有89人犯案,上升一倍,最年輕的僅13歲。
今年首9個月,警方錄得2,368宗毒品案件,拘捕超過2,500人,其中21歲以下有361人。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減少,但平均每月有40名青少年被捕,較前兩年每月約20人升一倍。
警方毒品調查科情報組警司李蔚詩昨日在禁毒展覽活動上表示,涉毒青少年被捕人數下跌雖是一個好趨勢,但未能完全反映實際狀況,其中以未成年者涉毒的情況特別受到關注。
未成年人涉毒 逾八成無吸毒
她透露,警方分析了今年上半年45名18歲以下涉毒被捕青少年背景,平均年齡15.6歲,當中25人為學生,55.6%沒有案底,82.2%沒有吸毒習慣,64.4%因「搵快錢」而犯案,這個分析結果值得社會思考,「點解青少年並非自己想食毒品,但參與販毒呢?」
調查顯示,大部分青少年因為「搵快錢」販毒,很多人覺得這只是一個搵錢過程,與運貨、搬貨差不多,加上毒販在社交媒體鼓吹一旦失手被捕,因為未成年「最多被警司警誡,即使上法庭也會被輕判」,令未成年人誤以為販毒後果不嚴重,而進行販毒活動。
今年4月,警方拘捕了一對涉嫌販毒的15歲小情侶,為賺7,000元「拍拖錢」可能面臨10年監禁,其後揭發他們是受一名26歲牙科診所女護士指使販毒;有13歲男童因為家庭背景複雜,被不法之徒利用販毒;有學生更穿着校服犯案,警方上月就拘捕了一名中二學生,他不單自己賣毒品,還在學校招攬其他同學幫手。
販毒唔同偷嘢 判刑比照成年
「販毒唔係好似偷嘢咁輕判,判刑亦都會同成年人一樣。」李蔚詩表示,有16歲少年就因為跨境運毒判囚20年。
李蔚詩表示,除了販毒,吸毒亦有年輕化趨勢。2021年,自願呈報吸毒人數上升200多人,21歲以下群組內多了266人吸毒,但整個群體只多了240多人。最常見的是吸食大麻及可卡因,很多時他們會濫用多種毒品,這些都是令社會擔憂的趨勢。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在活動上致辭時表示,過去一年,警方毒品調查科積極走入社區宣傳禁毒信息,包括開展禁毒領袖學院、禁毒季等項目,又採用創新方法去推廣禁毒信息,比如禁毒宣傳車、動畫短片、互動體感遊戲等,藉多種方式令抗毒信息可以更加貼近年輕人。
毒品對社會的禍害不容置疑,不僅對身體有不可逆的傷害,更會摧毀年輕人的理想和家庭。他分享了自己兩個月前到過女子懲教院所,探訪一名5年前因販毒被捕的少女,犯案時只有15歲。她被販毒集團利用,判囚17年半,現時在獄中已是20歲,她很珍惜與母親一起的時刻,在與母親接觸時都會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臂。
蕭澤頤說:「要帶眼識人,唔好將衝動擺喺第一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