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作
最近在看一本講人生道理的書,作者是目前西方很火熱的心理學家兼網紅,加拿大人,被視為當代最好的才子之一。我不覺得寫得很好看,很迂迴,但道理很實在,尤其喜歡一個道理,自己近年來本身就很信奉,和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認為,一定要隨時隨刻,將自己內心想法,即使是未完全了解自己的結論是什麼就要講出來。這是為了將一切問題都防患於未然。
作者認為,一旦你不將它說出來,直接把想法掃到床下底(這是他的說法),它就會在床下不斷變大,變到好像一個巨獸般。到時候想把它處理、打低就是一個難上加難的事情。
以兩性關係來說,很多到了離婚、婚外情地步的夫婦,其實想在那個時候處理就已經是太遲了。甚至在那個時候想處理也找不到源頭、核心原因在哪裏——因為這一定是醞釀了很久的事情。
或許是丈夫受不了太太亂煮的飯。或許是太太真的太喜歡打麻將,忽略丈夫。或許是兩位的私生活實在是南轅北轍。問題不是不喜歡對方某些地方,哪怕是細微的地方。問題是雙方沒有及時面對。
面對是辛苦的,是不愉快的,是要動腦筋的。面對,說出來,那一刻就已經是痛苦了。作者是明白的,但認為比起之後的大痛苦,這完全值得,甚至是必須的。
大家要明白的,是很多個人因素,尤其是本身成長經歷、教育背景、文化背景,讓很多人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認為很多時候,不說好過說,沉默是金。
社交禮儀上也有很多人會認為,默契就是不要不禮貌地太直接,凡事留一點空間,很多事情忍一時是海闊天空。很多事情不去講出來,久而久之都沒問題了。
但作者和我很同意,現在的生活,倒不如有什麼都別憋着,盡快講出來,即使是小事。
我管理自己的保險團隊,一直以來就是用這樣的方針。我很少開會——我認為開會太慢,太沒有針對性,太不及時了。有任何動態、想法,我都選擇第一時間在群組裏面就打字或者錄音講出來。這樣下來,無時無刻大家都感受到我的存在、我的脈搏。反而比起定期開會來得自然輕鬆。
我經常會在群組裏面發飆的。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狀態永遠處於自然,因為我沒有事情放在心上,一想到就講出來去理順它。
我覺得大家就是不要怕尷尬,怕有時候要和別人對質。因為人生本身就是要對抗的,這樣的小程度對抗,只會讓大家大局來說走得更好。無時無刻把自己感受拿出來,你會發現,人生好像好面對得多。歡迎大家都試試。但記住,一定要準確地講出自己感受,不要模棱兩可。這樣才能進行有效溝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