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藍永豪中醫
◆大家應保持心情開朗,做運動鍛煉身體,享受健康生活。
◆不同的偏頗體質的心理特徵各異,相關的飲食養生原則自然也不同。

適逢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筆者在此也談談中醫與心理健康。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症狀,而且還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是《壽親養老新書》內的一首詩。古人認為,要保持情緒穩定,維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所謂精神養生,就是在「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下,藉着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維護和增強心理健康,達到形神俱備、身心健康。諺語有云:「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除了健康飲食、適量健身以及優質睡眠,古代懂得養生的人常把「養心神、調情志」視為養生長壽的心法,也是防治疾病的良策。◆文:藍永豪博士(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 圖︰藍永豪、資料圖片

養生之道貴乎「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即順應自然,主張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順應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轉變而進行調整,而情志養生,正正是探討心理健康的方法。

情志養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晉代葛洪的「十二少」,也就是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好、少惡、少事、少機,務要保持清心寡慾、逍遙自在的本性,做到「為而不爭、榮辱不驚、不爭名逐利、不隨波逐流」。若能達到這個境界,就是做到《黃帝內經》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而不生疾病。

心理健康的特徵

一、幹勁十足︰良好的精神狀態,時刻感覺愉快愜意,且幹勁十足,均為健康的重要指標。七情調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反映着臟腑健旺,功能正常。

二、思想正面︰遇事沉著,處事不驚,縱然面對逆境,仍能抱着「屢敗屢戰、越戰越勇」的態度,保持樂觀,積極尋求援助的話,這反映體內精髓充、心血足、肝氣暢。

講究一個「和」字

中醫常將身心視為一個整體,還將常有的七種情緒變化稱為「七情」,要達到心理健康,首先要懂得身心諧和及七情調和。

一、身心諧「和」︰中醫認為,心理因素能大大影響着人體的健康。要維持身體健康,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中醫強調要身心結合,不可偏廢;養生重在養心,當中所講究的,不外是情緒穩定、精神調和。

二、七情調「和」︰中醫的七情,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變化,精神保健強調的是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假如個別的情緒持續時間太長或過於劇烈,可造成氣血逆亂,臟腑機能失調,從而誘發各種疾病。

情志養生的秘訣

一、避免過勞

勞神太過會暗耗心血,一旦心血虧虛,則神志不寧,而出現各種心理活動異常。

二、排解與疏導

適當發洩能避免積聚壓力而影響身心,宜透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排解壓力,疏導情緒,如找好友傾訴、聽演唱會、看球賽,或唱歌、琴棋書畫、品茶嘗鮮、進行運動鍛煉,都能使心境平和,使心理達到平衡。

三、樂觀應對

以「處之泰然」來應對事物,放鬆自己,笑對人生,可以驅散哀愁,又能疏暢氣機,讓人精神振奮,得以繼續前程;若能做到心情舒暢,則五臟百脈調和,少生疾病。

四·知足則常樂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珍惜自己已得的一切,用心經營生活,好好締造自己所處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來增加滿足感。保持心神清靜的秘訣,在於用簡單的心去追尋自己的幸福,不盲目攀比也不妄自菲薄。

五、常交朋結友 

多參與社區活動和義工服務,多與家人、朋友、鄰舍交流傾訴,合群則不孤獨,必要時當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援,便是鄰舍之間也能守望相助。

六、多拓展興趣 

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天氣好可選擇生態遊、出海釣魚、遛狗、野餐、在郊外耍太極八段錦等,既能強健體魄,使氣血流暢,靜心寧神,又可以暫時拋開繁囂的生活,觀怡人的自然景觀放鬆心情,讓生活張弛有度。

七、勤力做運動

加強體質鍛煉,可調節情緒;專注於運動時,可讓頭腦更加澄明,思維更加開闊,又可暫時忘卻繁囂的俗務。

八、為理想奮鬥

認定理想,憑藉堅定的信念,滿懷信心同時又能量力而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偏頗體質的心理特徵與其飲食調養

有研究發現,體質可分為不同類型,體質不同,所需採取的保健方法也不一樣。所以,及早了解體質並採取適當措施改善體質,就能做到未病先防。事實上,不同的偏頗體質的心理特徵各異,相關的飲食養生原則自然也不同,例如:

一、氣虛質的心理特徵為性格內向和不喜冒險。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選食有補氣、健脾胃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山藥、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大棗、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蔔等。

二、陽虛質的心理特徵為性格多沉靜和內向。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平時可多食甘溫之品,如牛肉、羊肉、黃鱔、韭菜、胡椒、生薑、大蒜、茴香等,少食生冷與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荸薺等,少飲綠茶。

三、陰虛質的心理特徵為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飲食上宜滋補、清淡,應多吃甘涼滋潤之品,如瘦豬肉、鴨肉、荸薺、銀耳、芝麻、雞蛋、海參等,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溫燥烈食物。

四、痰濕質的心理特徵為性格偏溫和及穩重,多善於忍耐。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飲食上以清淡為主,控制肥肉及甜、黏、油膩食物及刺激性飲料、酒類等的攝入,切勿過飽多食,可多吃些健脾利濕之品如白蘿蔔、薏苡仁、扁豆、紅小豆、海帶、冬瓜等。

五、濕熱質的心理特徵為容易心煩氣躁。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忌滋膩,飲食以清淡為主,可常吃甘寒、甘平類食物如赤小豆、綠豆、空心菜、芹菜、黃瓜、藕、冬瓜等,飲食忌滋膩,應少食羊肉、韭菜、生薑、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溫油膩及火鍋、烹炸、燒烤等辛溫助熱之品,且要戒除煙酒。

六、血瘀質的心理特徵為易煩和健忘。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多選食具行氣活血作用的食物,可常吃桃仁、油菜、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膩、生冷之品,睡前適當可喝少許紅酒。

七、氣鬱質的心理特徵為性格內向不穩定和敏感多慮。其飲食養生的關鍵在於多選食具寬胸理氣作用的食物,如黃花菜、蕎麥、海帶、茴香菜、山楂、玫瑰花、柳丁等,並可適當少量飲酒以活血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