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於這個發展戰略,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徐岩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院校的科研能力毋庸置疑,但知識轉移的氛圍一直不夠強勁,若能鼓勵海外大型科技企業入駐香港,結合本地科研成果,實實在在把「點子變成票子(銀紙)」,定能幫助香港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方面更上一層樓,亦能為香港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無論從科技抑或人才層面,都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徐岩認為,香港科技創新產業可分為兩種發展方向,第一種方向是以研發尖端科技為目標並開發相關科技產品的產業,產生出新型的產品及技術。在這方面,香港需吸引海外大型科技企業在本港設立研究中心,以建立和完善香港的創新生態體系,並為香港本地培養科創人才。
他舉例說,全球有許多具備創新和研究密集型的國家,吸引大量的跨國公司入駐,這些跨國公司在當地業界研發支出中佔上很大比例,並且是當地創新產業的催化劑,如愛爾蘭,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國家就是較為成功的例子。
徐岩進一步表示,第二個創新產業發展方向則為通過已有科技為現有產業賦能,從而提高競爭力。從創新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香港比較適合通過第二個發展路徑拓展創新科技產業。香港現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動態效率會透過創新科技來得以提升。香港有諸多發展成功的案例,如八達通服務。
港適合發展創新技術提升效率
他舉例指出,物聯網、雲計算、5G 等技術出現下,香港有更多機遇能夠提升現有產業的競爭力。相對於以開發新興科技為主的科技創新產業,香港更適合通過已有科技為現有產業賦能的發展路向,此方向發展門檻較低,兼且能為本港現有和初創的新興科技創新企業製造大量市場需求。
徐岩建議,為鼓勵企業發展,可為現有企業技術升級方面開支提供稅務優惠,如政府此前推出的科技券項目,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擴展。此外,香港產力局提供的「工業 4.0」等服務專案,為已有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多助力。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吸引企業入駐?徐岩則建議,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或許能成為一個新契機,主要是河套區緊鄰深圳,如果配合好相關政策,內地的科技人才無須通過各種不同的人才計劃便能來港發展,「香港工作,深圳生活」,海外大型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不再面臨挑戰,同時繼續享有香港註冊企業低稅率等優惠政策及資金自由流動等便利。
河套區緊鄰深圳 可成科創基地
徐岩進一步指出,香港若能在河套地區發展大型科技公司,香港年輕人可在這些公司就業,將幫助他們熟悉科企運作,洞察行業發展規律,增強競爭力,甚至在時機成熟時出來創業。徐岩甚至認為:「河套地區的發展將是香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最後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