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研究團隊建議,公屋租戶若能提供長期聘書作證據,可選擇調遷至較接近工作地點的屋邨。圖為深水埗幸福邨。 資料圖片

專家指可省時慳交通費 倡准補貼置業加快編配流轉

房屋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社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進度。不過,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團隊日前發表的一份最新調查報告卻指,政府過於着重房屋供應,忽視了現有制度的錯配及低效情況,認為編配公屋應考慮住戶的經濟活動,若根據居住及工作地點編配公屋住戶,市民上班的路程、時間及交通費均會大幅減少,能提高香港生產力。團隊又指,公屋租金的升幅低於私樓價錢升幅,令公屋租戶不願轉租私樓單位,輪候公屋的隊伍更長,他建議容許租置和居屋業主把單位自由租讓,以及重推補貼置業,讓市民騰出公屋讓劏房戶上樓,加快公屋編配流轉。◆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港大經管學院日前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當中提及減少公屋錯配和提升生產力的建議。報告認為特區政府忽視了現有制度的錯配和低效情況,指房屋政策長遠應顧及生產力優先與編配效率兩大原則,例如目前香港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市區(港島和九龍),工作機會亦高度集中在市區,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數據顯示,66%職位在市區,但位於市區的公屋單位數量僅佔48%,且居於市區的家庭約有25%並不從事經濟活動。

報告指出,不少市民需要跨區上班,上下班過程費錢費時,亦浪費精力,大大減低生產力,若根據居住及工作地點重新編配公屋住戶,讓住戶中收入最高者在同區工作及居住,或在最便於往返工作地點的另一區居住,將可令家庭中收入最高者在同區居住和工作的比例由現時的22%提升至69%,上下班的路程、時間、費用亦隨之大減。其中,上下班距離可縮短72%、時間減少64%,交通費亦可大幅降低64%,從而提升香港生產力。

有工返租戶冀准調遷方便上班

報告認為編配公屋應考慮住戶的經濟活動,建議60歲或以上及不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可編配至偏遠地區的公屋;若租戶能提供長期聘書作為證據,則可選擇調遷至較接近工作地點的屋邨。任何調遷或安置行動應考慮住戶的就業及經濟活動,亦可考慮設立官方公屋單位交換制度,便利租戶,進一步善用公屋單位。

另外,近十多年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2004年至2021年間香港住宅實質價格指數飆升239%,團隊指樓價暴升成因之一,相信在於本地低價住宅的樓價增幅遠高於貴價樓多倍。團隊認為,出現該狀況是公屋租金未能因時制宜所致,2004年至2020年間建屋進度減慢,房屋需求卻穩步趨升,公屋租金上調幅度落後於市場租金增幅。

公屋租金近廿年間只增一倍

團隊指,數據顯示一個300呎的單位,2003年私樓租金約3,000元,公屋則約1,000元;兩者的租金於去年分別升至10,000元及約2,000元,差距明顯擴大,公屋租戶肯定不願轉租私樓單位,令公屋輪候時間大幅延長,被迫蝸居劏房的人更多,租金愈貴,低端私樓價格便隨之暴漲。

團隊認為加建公屋不足以解決房屋問題,建議容許租置和居屋業主將單位自由租讓,以及重推實施補貼置業計劃,「市民可將現有單位轉租賺取租金,亦可由政府補貼出售,市民便有錢可轉租或上私樓,騰出公屋讓劏房戶上公屋,不用一直被迫居於低端私樓,讓該樓價繼續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