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來,中國多舉措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不過,依然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多位內地環保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當下是中國「十四五」中期,生態文明改革進入深層面、攻堅期,中國需要堅持精準、依法、科學治污。同時,還應借助「雙碳」行動為結構調整和低碳轉型提供的巨大動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當前,中國還處於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發展任重道遠,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壓力依然較大。另外落實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
山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原主任、山東環保基金會秘書長王必斗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十四五」期間必須堅持延展深度,拓展廣度,用更高的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戰略層面上,必須保持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在戰術層面上,要堅持精準、依法、科學治污;在行動層面,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同時,還要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統籌好傳統污染物和新污染物,尤其要建立新化學物質風險防控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表示,中國應確保在2030前實現高質量碳達峰的同時,實現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在此方面,應借助「雙碳」行動為結構調整和低碳轉型提供的巨大動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