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研究院合作推出香港中小學教材「我們的故宮」。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教材簡介(部分)

兩地合作發展教學資源 讓港青享受中華文化滋養

為向全港中小學深入推廣故宮文化,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團結香港基金轄下中國文化研究院昨日宣布合作推出「我們的故宮」中小學教材,包括專題展板、掛圖、影片、動畫、工作紙及學習平台等,希望藉此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以及培養大眾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加強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希望能夠繼續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交流,通過更多的方式讓香港青少年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享受中華傳統的深厚滋養。◆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幕掀起了一股故宮文化熱潮。有見及此,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研究院昨日舉行簡報會,宣布為香港師生推出「我們的故宮」網上教材,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與香港機構合作發展教學資源。

融入課堂學習 助增國家認同

王旭東於簡報會視頻致辭時指,這次合作機會彌足珍貴和難得,在雙方的通力合作下,以故宮為核心的文物資源轉化為適合香港青少年的教育資源,讓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式走進香港校園,融入到學生的課堂學習中。

他表示,「我們的故宮」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的魅力,更展現了故宮博物院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初心,相信將為香港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提供幫助,共同提升華夏兒女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研究院理事會副主席、香港故宮館董事局副主席李焯芬視頻致辭時則表示,希望透過不同類型的教材和學習及跨學科文化活動,在每一個香港年輕人心中建成「我們的故宮」,讓他們成為故宮的承傳人和守護人,將燦爛的中國文明薪火相傳。

講述聲影並茂 讓國寶「活起來」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昨日介紹,為協助學校把握香港故宮館開幕的熱潮,讓學生不只是「打卡」,而是可從認識、理解,到欣賞、熱愛,繼而主動承傳故宮文化,從知、情、意、行承擔起推廣中華文化的使命,研究院把故宮博物院提供的珍貴文物圖像影片及由專家撰寫的文章等,整理和設計成教學資源,藉着述說故宮的文物與人物的故事,讓國寶「活起來」、「走出去」,同時能加強品德情意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邱逸表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多元豐富,包括專題展板、掛圖、影片、動畫、工作紙及學習平台等,以故宮的建築、生活、藝術和人物為主題,承載中國歷史文化的人和事,跨越中文、中史、常識、視藝、音樂、生活與社會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等多個科目,可配合香港本地學校課程與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跨學科的專題活動和課堂學習,以及透過文化講座對教師進行培訓,把故宮文化滲透進學與教的每一個板塊。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現於網上免費開放提供(https://chiculture.org.hk/tc/school-program/ourpalace)。邱逸透露,教材由雙方開始商量、設計、製作到推出第一批教材,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但內容十分豐富,現時已有約7個辦學團體共約40間學校使用教材資源。其中的「認識國情系列─故宮100題」網上自學平台已有約8萬名學生報名登記,第一批教材已於9月30日推出,其餘將於11月底前陸續上載,希望讓學校和學生都能夠有所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