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曲阜孔府、敦煌研究院、大同雲岡石窟,到福建三坊七巷、武夷山朱熹園,再到承德避暑山莊、眉州三蘇祠……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地方視察中調研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闡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領導人深厚的中華文化情結和底蘊在全國上下產生了廣泛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戲曲文物登國際盛事
十年來,中國舉辦諸多重要國際會議與各方共襄全球發展盛舉的同時,向世界打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窗。北京冬奧會便是中國社會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派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千年之約》中,飛天仙女、京劇昆曲、民族樂器輪番出場,深化了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美食、服飾、表演、文物……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為北京APEC會議的一抹亮色。
近年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2015年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延續城市歷史文脈」;2017年,中辦、國辦發文,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2020年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強調「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等。
「非遺」工坊開遍各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課程在中小學落地生根,大學開設了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專業。同時,全國各地設立2,500多家「非遺」工坊,《詩畫中國》《中國詩詞大會》《故事裏的中國》《國家寶藏》等一批精品力作讓傳統文化面貌一新,圈粉無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