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珊(前排左五)建議制訂全面「長新冠」應對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熹)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昨日指出,第五波新冠疫情下已有21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確診染疫,佔有關年齡組別20.2%,而調查顯示近八成確診的基層兒童也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當中半數有「腦霧」情況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其次感到極度疲勞和失眠等,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惟特區政府並無政策或支援服務協助曾確診的兒童,故促請政府制定對應政策,包括除現有的中醫服務外,應設立「長新冠診所」專責處理長新冠的復康者,並為有關學童提供治療津貼和安排接受治療。

當中半數有「腦霧」

社協等團體今年8月至9月以問卷調查訪問120名曾確診新冠肺炎疫症的基層學童及其家長,結果顯示77.5%出現「長新冠」問題,50.8%受訪兒童普遍有一至三項症狀,更有三成半有四項或以上的後遺症,而最多兒童面對的後遺症(50.8%)是「腦霧」,即記憶力和注意力受影響,其次是極度疲勞(31.7%)、失眠(28.3%)、極度疲倦(26.7%)、食慾不振(25.8%)、咳嗽(23.3%)等。不過,71.7%受訪兒童表示沒有嘗試問診是否「長新冠」,而症狀持續影響曾確診兒童學習和日常生活。

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吳同學表示,自己確診至今逾半年,背單詞需花兩至三天記憶,考試時仍未能完全記住,僅一天就幾乎全部忘記,試過考試分數更由確診前的80分跌至60分。就讀中學一年級的Peter今年2月確診,他至今也經常感到疲勞,在課堂上會睡着,以往能短時記憶課本內容,惟現時抄寫和朗讀多次也記不住全部內容,且因曾確診而令同學疏遠自己,令他感到孤獨。

社協倡制訂全面「長新冠」對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特區政府一直着眼於防疫抗疫,對治療新冠肺炎及後遺症關注度不足,故建議制訂全面「長新冠」應對政策,評估全港受「長新冠」影響的人口、醫療特徵和治療需要等,並提高公眾對「長新冠」的認知,以及設立「長新冠診所」,解決「長新冠」學童和其他患者預約看病難問題,並聘請專業有治療經驗醫生,保證對學童的醫療支持,期望施政報告提出相關措施。

社協並提出要評估全港曾確診的學童學習和生活需要,並善用私營醫療服務人力資源,為「長新冠」學童提供治療津貼,安排包括中醫和西醫方面的治療,另外提供額外功課輔導和課後學習支援,以及設立專門服務計劃,支援有關學童的身心發展,並持續地監察新冠康復學童的健康情況,適度調整教學課程,以配合學童的學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