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敬 立法會議員
公屋最新平均輪候時間超過六年,與當局「三年上樓」承諾愈走愈遠。為加快造地建屋速度,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特首李家超在選舉政綱曾提及土地及房屋供應要提速提效提量,其中一個建議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即是指就算公屋附近的基建交通仍未落成,也會安排願意的居民入住,期望從中縮短輪候時間大約一年。社會各界都期待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會有更多着墨。
無可否認,公屋需求殷切,市民有迫切需要上樓時,提供多一個選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位於鬧市的新落成公屋,因鄰近其他屋邨或配套設施,提前入住的問題應不大。但若屋邨位於遍遠地區的話,當交通配套未到位時,無疑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政府為居民提供的,應該是適切的居所,即使社區設施未完善,亦應該有基本的交通及生活配套。
基層市民雖然期望能提早上樓,但同樣十分關注配套問題,新發展區如粉嶺皇后山、屯門和田邨及菁田邨等,雖然已入伙一段時間,但至今仍不時因交通不便的問題惹來批評。
離港鐵站有一段長距離的粉嶺皇后山,目前已入伙的皇后山邨及山麗苑,總計有12,000多戶,居民總人數逾30,000,可說是近年人口增長最快社區之一,但由於邨內主要幹道只有來回各一線的龍馬路,以致出入交通成為一大挑戰。路面一旦發生任何交通意外,均對居民出行造成很大阻礙。
區內不少居民需要經上水換乘交通工具到其他地區上班、上學,但現時只得小巴服務,班次不足且不準時,不時大排長龍,居民苦不堪言。為免遲到,大家往往要提早出門,變相少了休息及陪伴家人的時間。亦有區內居民投訴指,不明白為何皇后山區很多巴士線在繁忙時間只得一兩班車,編配混亂,對居民來說也不方便。新巴士線又不是接駁居民經常前往的地點,而是連接兩個新發展區,例如屯門菁田邨及皇后山,令人摸不着頭腦。
特區政府過往在新發展區的前期規劃,往往低估出行需求。新發展區的交通安排亂象頻生,皇后山的例子只屬冰山一角。新近入伙的屯門和田邨、菁田邨等屋邨居民亦面對同樣困境。
汲取過往教訓,政府在規劃新發展區時,應盡早完善區內交通配套,並適時做好巴士等公共交通配套,照顧當區居民的出行及生活需要。再者,未來有不少住宅將設於「北部都會區」,當局 要盡早提升交通配套有助整個「北部都會區」作長遠發展,期待特首李家超能在稍後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良策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