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昨日公布最新的研究發現,目前安老院舍院友及員工對Omicron BA.4/5的血清保護率分別為50%及85%,即顯示有半數院友及15%員工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故呼籲在確定院舍達到穩定的免疫屏障前,應維持院舍一貫的防疫措施。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在醫務衞生局的研究基金支持下進行「耆冠」縱貫性研究,透過抽取安老院舍院友及員工的血液樣本,定期評估安老院舍對不同變異病毒株的易受感染程度。

研究團隊從13間院舍招募了192名平均年齡為79歲的院友和48名平均年齡為55歲的員工,並於今年7月至8月抽取他們的血液樣本作「無病毒中和性抗體檢測套組」分析,逾30%抗體抑制值的樣本被定義為「陽性」,即血液樣本帶有可檢測水平以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15%員工有感染BA.4/5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院友和員工對BA.4/5的血清保護率分別為50%及85%。所有員工已接種兩劑疫苗或以上,其中67%曾感染新冠。院友普遍為「混合免疫」人士,72%院友曾感染新冠和在「單款疫苗」方案下接種最少兩劑科興疫苗,當中95名院友曾在抽血前的14天至90天內接種疫苗。該95名院友中,完成三劑疫苗達到BA.4/5血清保護水平比完成兩劑的高。

研究團隊指出,研究顯示半數院友仍有感染BA.4/5的風險,即目前的免疫屏障仍不足以阻擋新冠在院舍中傳播。即使院友曾受感染並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他們也應積極考慮接種加強劑以減低感染和重症風險,因為即使中和抗體數目隨時間下跌,疫苗仍能透過其他機制(如細胞免疫)保護院友。

研究團隊表示,BA.4/5與年初於本地流行的BA.2相比,具較高的免疫逃逸特性,加上香港特區政府近日推出的「0+3」入境政策和一系列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預計本港與英美等其他地區一樣,短期內因感染BA.4/5及其分支而入院的70歲或以上長者人數會上升。由於院舍15%員工有感染BA.4/5的風險,或成為院舍防疫缺口。

倡加大院舍員工核檢力度

研究團隊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將原本用作入境檢疫的資源調撥,加大院舍員工的核酸檢測力度,例如安排專員到院舍為員工進行檢測及更快發放檢測結果至院舍等。團隊並建議維持院舍一貫的防疫措施,如探訪者需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進入院舍。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指出,安老院舍的院友屬於脆弱群組,Omicron病毒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對院舍有非常大的衝擊,是次研究對制定針對脆弱群組的防疫政策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