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長期在北京生活的人來說,路過長安街看到碩大的花籃與新立的孫中山像,就意味着國慶節的日子要來了。走在街上,無論是老城區的胡同還是最繁華的商業街,國旗的形象都隨處可見,那是逐漸蕭瑟的秋天裏亮眼而溫暖的紅,更是作為首都的北京刻在骨子裏的文化符號。伴隨着國慶的臨近,北京的一切都緊張而有秩序起來;也是秉承着近幾年的傳統,作為香港人的代表,我也受邀參加了不少在京組織的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港澳台僑國慶招待會。我進人民大會堂已經不止一次,但第一次參加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港澳辦等六部門聯合舉辦針對港澳台僑人士的晚會,拿着大紅色的請帖,推開層層大門,進入莊重而親切的大禮堂,我的內心依然有着很久前首次走入這裏的激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宴會中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講話:汪主席不僅講到了「落實『愛國者治港』」,更提到了「全力支持香港、澳門保持獨特地位的優勢」,這對於「一國兩制」的香港政制來說無疑是定心丸。在世界局勢動盪、新冠疫情反覆的今天,香港的獨特優勢反而更加凸顯;近期港府的政策調動,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這點。「無勢則造勢」,有中央的大力支持,香港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時值國慶假期,另一件重要的大事則是:香港政府的高級公務員行政班即將在北京大學開辦了。在過去,讓香港的公務員來內地培訓,更多是一些短期的課程;但在國家和北大政府管理學院(自然還有我們港澳台辦)的支持下,這次是一個全日制碩士學位生的項目。當開班儀式到來的那天,看到屏幕上的特首「超哥」,對此項目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與期待——這是只有北大擔當得起的責任,我校政府管理學院與港澳台辦也定當全力以赴。順着北大這座「大橋」,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公務員成為兼修內地與香港事務,堅持愛國愛港的優秀人才。這是多麼令人期待的事!
年少時看歷史書,凡是翻到諸如一戰二戰的大事,總有「不能親臨歷史」的遺憾感。可隨着逐漸長大,我在實踐中也逐漸懂得,原來我自己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變動的、激盪的歷史時空,那些我經歷的「小事」,正不斷推動我成為新的歷史見證者。每年過十一,都有點新的感悟,這樣的感悟是會隨着共和國的成長逐漸深化的;眼看「紅旗漫卷西風」,我慶幸於自己可以如此親切地感受時代的共振——這是我的幸運,或許也是像我一樣北上的香港人的幸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