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環球息口上升、本地疫情反覆及外圍經濟不景影響下,本港營商環境持續受壓。昨天公布的9月標普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8,是6個月以來首度跌穿50的盛衰分界線,較8月回落3.2,連跌4個月,反映香港私營經濟景氣度止升回跌。不過,有經濟師分析指出,由於疫情趨緩,而入境旅客的檢疫規定又進一步放寬,預料本港私營經濟有望於未來數月反彈。◆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9月份標普全球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調後錄48.0,低於8月份的51.2,也是6個月以來首次跌穿50盛衰分界線,反映香港私營經濟的景氣度止升回跌。負責調查的標普全球指出,疫情衝擊下需求減弱,新出口訂單與來自內地的新增業務亦明顯萎縮,而庫存量則連升5個月,拖累上月商業活動收縮,商業信心處於負面。
客戶需求低迷 新訂單萎縮
調查指出,受訪企業透露,期內,客戶需求低迷影響企業的採購活動及積壓工作。繼連續兩個月擴張後,本港私營企業轉而縮減採購活動,但持有的前期庫存量則連升5個月。企業又指產能壓力不大,這從9月積壓工作量連續兩個月減少,跌幅呈6個月以來最急可見。此外,供應商於9月連續17個月延長供貨時間。調查資料透露,疫情干擾是供應商表現倒退的主要原因。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Laura Denman昨表示,有受訪企業指,由於9月初新冠確診個案增加,群聚限制,客戶舉棋不定,影響訂單需求與業務營運,期內產出與新增訂單量同時萎縮,扭轉先前連升5月的局面。另外,企業員工人數連跌3個月,整體職位流失率是2020年12月以來最急,主要是因員工主動離職所致,令企業要調整薪酬,員工開支連增6個月,加上運輸與原材料成本急升推高採購價,令9月整體投入成本上漲,成本通脹期至2年長,產出價格連升7個月,部分已轉嫁客戶。
由於持續憂慮疫情進展,企業連續兩個月看淡業務前景。Laura Denman指,基於上述情況,私營企業9月的營商氣氛維持負面,但悲觀情緒已較上月輕微;惟既然疫情已於月底趨緩,而入境旅客的檢疫規定又進一步放寬,因此本港私營經濟有望於未來數月反彈。同時,Laura Denman相信,政府放寬入境檢疫便利外地人士來港工作,有望改善本港人力資源減少問題。
檢疫放寬 經濟將逐步復常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美國持續大幅加息,令企業成本上漲,外圍環境特別是歐美經濟亦轉差,加上金融市場波動,都影響市場信心,令香港對外貿易訂單下滑,拉低整體PMI指數,但他不太擔心跌勢持續,因為本港防疫措施放寬,經濟逐步回復正常,未來幾月市面氣氛特別是服務業有機會反彈,預料PMI指數稍為回升,在50上落,但未必會很快回到高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