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及金融股成升市動力

專家提醒:恐只追隨外圍升勢 小心「彈完散」

受美匯回落、外圍股市連續兩日大升帶動,港股假後復市大挾淡倉。恒指昨報復式大反彈逾1,000點重上萬八大關,收報18,087點升5.9%。科技股表現尤其突出,科指勁升7.5%。不過成交未算突出,僅得1,055億元。有基金經理認為,港股只是追回外圍兩日升幅,若外圍稍後再下跌,港股也會順勢回調;並指市場負面消息仍多,昨日大反彈只是熊市下的「逃生門」,提醒後市頗大機會會重試17,000點的支持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歐元區、歐洲多國及美國的最新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經濟衰退風險大增,市場憧憬美聯儲因此將放慢加息步伐,美匯指數回落,帶動美股、歐洲及亞太區股市連續兩日大升;其中,美股兩日便累升逾1,500點。重陽節假期後的港股昨日大挾淡倉,大市裂口高開732點後反覆向上,全日大升1,008點或5.9%,收報18,087點。科技股表現尤其突出,科指勁升7.5%。但成交不算突出,僅得1,055億元。

典型的「壞消息當好消息炒」

港股昨日升幅5.9%為2020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原因是疲弱的歐美經濟數據,引發外界預期聯儲會將不那麼積極加息。彭博引述Kamet Capital Partners首席投資官Kerry Goh表示 ,在經歷了大跌市的第三季,以及多個月的糟糕表現後,昨日股市大反彈的理由竟然是因為「美國的經濟數據差」,是典型的壞消息當好消息炒,故此反彈可能只是短暫的挾空,提醒投資者小心大市「彈完散」。

市場對美國加息幅度預期有所降溫,推動全球股市連續兩日大漲,信達國際研究部董事趙晞文相信,聯儲局加息的步伐仍然進取,加上內地經濟復甦進程仍不太穩固,市場正觀望中共二十大的政策走向,所以即使港股昨日出現大反彈也好,相信只是短期的技術反彈,仍然難以吸引投資者入場,當恒指反彈至19,000附近,他估計便會遇到大型阻力並重新回落。

大摩樂觀:亞洲熊市近尾聲

投行摩根士丹利則相對樂觀,該行認為在經過長時間的大幅下跌之後,新興市場和亞洲股市當前的熊市周期接近尾聲。包括Jonathan Garner在內的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在報告中指出,這些市場極有可能在「大量」投降的跡象中觸底,並稱他們將新興市場和亞洲(不含日本)股市的評級從平配提高至高配。

Garner今年早些時候準確預測了新興市場和港股及A股的下跌。在美聯儲緊縮政策導致美元飆升及中國內地實施嚴格防疫措施下,新興市場股市自去年2月高點的這輪熊市創下了紀錄最長天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以來下跌了26%,摩根士丹利預計該指數從現在到明年6月有望回升約12%。

科技股昨日迎來強力反彈,科指一度漲8%,收市仍升7.5%。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阿里巴巴(9988)、京東(9618)升幅介乎5.8%與10.1%之間。英鎊回穩,滙控(0005)升5.7%,長和(0001)亦升5.2%。前者傳出將出售加拿大業務,估值逾500億元;後者早前則確認與Vodafone洽商合併英國業務的可能。另外,在英國有大量業務的保誠(2378)更升近一成,渣打(2888)升逾7%。

「北馬」惹憧憬 體育股落鑊

另據新華社報道,2022年北京馬拉松將於11月6日舉行,大賽將有3萬名參賽者。這將成為北京今年2月冬季奧運會以來最大的公共賽事之一,投資者亦憧憬「北馬」舉行,或預示內地進一步調整防疫措施,消息令內地體育類股份大升,申洲國際(2313)收升13.71%是升幅最大藍籌,緊隨其後的安踏(2020)和李寧(2331)亦均升逾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