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社會裏,請客是很常見的現象。無論是升職加薪、工作應酬、結婚生子,還是父母大壽,都習慣呼朋喚友,大吃大喝一頓,加上中國人講求禮尚往來,所以便有了所謂「飯局」的出現。

「飯局」,顧名思義就是一幫人一起吃一頓飯,藉此聯絡感情,但對筆者而言,參加飯局,其意義不限於增進彼此的感情及感受當中的煙火味,如果你在飯局中認真觀察,便會發現,人情世故,亦在其中。

飲食之間,便足以令一個人的人品表露無遺。《論語·季氏》裏寫道:「不學禮,無以立。」可見禮在人類社會中是必要的。所以,參加飯局,要看對方是誰,有以下幾種無禮表現的,似乎不宜深交。

有一種人常常混飯局,有時候還厚着臉皮帶上幾個家人一起參與,更甚者是欲藉飯局中吃不完的飯菜以改善自家伙食,並自詡節儉、懂得珍惜食物。他們如此深明「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實在叫人嘆服!

於筆者而言,人與人的交往,誰也不欠誰,故不應貪小便宜,這才顯得大方、公正,也能體現你對人際關係的重視。

一場飯局,若沒有酒,難免失色。然而,任何人都沒有確保能千杯不醉的本事,所以在飯局中喝酒也需要學會適可而止。偏偏有些人遇着主人家奉酒敬酒,便毫不客氣的大口大口地往肚裏灌,一旦發現那是中國某產地的名酒、法國某酒莊價值連城的紅酒,更會立即表示盛情難卻,總得給主人家面子,更令筆者佩服的是在飯局散席之際,還不忘落落大方地以雙手迎接主人家贈送的名酒。

事實上,一場飯局,大家推杯換盞,在乎的是什麼?不是你喝多少,而是為了提升氣氛,打開話題,聯絡感情。所以喝酒只三分,吃飯只七分,便是剛剛好,至於做人應做到幾分,那就要看閣下的造化了。

一幫人一起吃飯,最令人頭疼的往往就是點菜的環節。點菜,看似小事一宗,但當中的處理手法,卻能體現你的層次。人與人的交往,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彼此覺得舒服。

因此,我們一般在點菜前,會禮貌地問問在座的人喜歡吃什麼,平常有沒有什麼不愛吃,甚至不能吃;因為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點菜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彼此多一點了解,某程度上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一份關懷。

不過現實又是否如此理想?當然不會。因為有些人,總是習慣自作主張,在飯局上,拿着菜單不放,拚命點自己喜歡的菜,別人喜歡什麼,於他又有何干?終於等到上菜的時候,他又會唾沫橫飛,只顧自己吃好喝好,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菜,從不顧別人是否能吃上一口。吃得興起之時,又會大放厥辭,自吹自擂,這種吃相實在不堪入目。在筆者眼中,這種人既自私自大,又霸道無禮。

德國作家約翰·沃岡·馮·歌德有一句名言:「舉止是映照一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這句話說得很對,我們往往從一個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在一場飯局中的舉措,便能見微知著。

◆ 籲澄(資深中學中文、中國歷史科老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教學經驗豐富,曾出版多本暢銷中文、中國歷史參考書。)

逢星期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