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牙山俯瞰天山天池
◆新疆天山博格達世界自然遺產界碑
◆秋日的天山天池(大海子)
◆東小天池飛龍潭瀑布
◆天山之上一景
◆西小天池
◆西王母廟
◆天山天池(大海子)邊的「定海神針」古榆樹
◆馬牙山纜車
◆馬牙山石林

風清露冷秋期半,天山景物勝春朝。金秋時節,記者來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的國家5A級景區天山天池。16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山野萬物散發着秋的況味,高爽的涼風帶來了獨屬於這個季節的情愫。若要用一個「地名」來概括秋日靜美,最適合的地方無疑就是新疆。而在東天山之上,層林盡染映襯着猶如藍寶石一般的天池,更是讓人如癡如醉。◆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應江洪新疆報道

在新疆人眼裏,天山是有神性的山,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是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天山天池在博格達峰的半山腰,被四周的群山環抱,是由第四紀冰川消退形成冰磧堤堵塞冰川谷而成的天然湖泊。冰磧湖在我國並不罕見,但像新疆天山天池這般美的冰磧湖就屈指可數了。這裏四季景色俱佳,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吟詩賦文,備極讚賞。邱處機、紀曉嵐、郭沫若、金庸等都曾登臨此地,一覽「瑤池仙境」、「天山明珠」之勝景。

千年傳說 瑤池佳話

天山天池(大海子)湖面海拔1,900餘米,南北長3,000餘米,東西最寬處1,500餘米,猶如一面掛在博格達峰下半山腰上的明鏡。站在天池邊,清風徐來,吹面不寒。池中星星點點的遊船緩緩蕩漾,揚起陣陣浪花。沿岸蒼松翠柏,怪石嶙峋,美輪美奐。抬頭眺望,博格達主峰與左右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着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王母「倩影」 處處留痕

這裏在民間傳說中是西王母(王母娘娘)居住的仙境。據《穆天子傳》卷三記載:公元前989年,周穆王姬滿駕車西遊,「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留下千古佳話。2015年6月,天山天池的西王母神話被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除了天池主湖(大海子)外,在古老的博格達峰下還有一對小天池分列東西。海拔1,860米的東小天池,位於天池主湖東面約五百米處,此池方圓數百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由天池主湖洩水形成,入口和出口都有瀑布,且瀑潭相連,古稱飛龍潭,傳說是西王母沐浴梳洗之地。而海拔1,600米左右的西小天池位於大海子腳下西北側約兩公里處,古稱玉女潭。這裏水面狀如滿月,池水清冽幽深,塔松競秀,披綠掛翠,傳說是西王母的洗腳盆。

在歷史上,自東漢末年道教興起後,道徒們便將西王母尊為玉皇大帝的夫人、道門天界之首,供奉膜拜。在天山天池(大海子)東岸,就有一座香火鼎盛的「西王母廟」,又稱娘娘廟。1932年毀於戰火。1992年,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廟遺址重建廟宇。現如今廟內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廟部分遺物,如古鐘、瓦當、壁畫等,吸引不少遊客或徒步或坐船前往。

世界遺產 人間天堂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隨着海拔高度不同,擁有冰川積雪帶、高山亞高山帶、山地針葉林帶和低山帶四個完整的自然景觀。其中,天山天池北岸的白楊溝是天池景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金秋時節,混雜在雲杉純林中的樺樹和各種灌木,以及河谷中的山楊、密葉楊等都隨着季節的更迭而變幻着顏色,唯有雪嶺雲杉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綠色的風采。置身其中,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這壯美異常的人間天堂。

神奇古榆 定海神針

沿着天池主湖邊的棧道走向西王母廟的途中,有一棵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神奇大榆樹,它是天池周圍幾公里內唯一的一棵榆樹,被稱為「定海神針」。傳說當年王母娘娘開蟠桃盛會,廣邀各路神仙,唯獨忘了邀請瑤池水怪。席間水怪興風作浪,王母娘娘怒不可遏,拔下頭上的一枚碧玉簪,擲入水中降服水怪。風平浪靜後,這枚碧玉簪落地生根化成了一棵榆樹,鎮守在池邊。長期以來,這棵古榆樹的根部與湖水水面的距離變化始終恒定,即使在豐水之年,無論大海子的水位怎樣上漲,也始終漫不到樹的根部。

徒步登馬牙山享萬千氣象

天山天池風景區以天池(大海子)為中心,北起石門、南到雪線、西達馬牙山、東至大東溝。其中,馬牙山景區位於天池(大海子)西南約4.5公里的山巒之中,山體長約5公里,海拔3,056米,是環抱天池的十個山峰中最高的一座。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蝕而成,峰頂陡峭、直立,直插雲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馬牙,因而得名。

這裏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高山石林之一,遊客可乘坐纜車至半山觀景平台,再經木棧道徒步登頂。時間和體能充裕者,也會選擇全程徒步攀登,一步一景沉浸式享受天山之上萬千氣象。在攀登馬牙山的過程中,四周景色盡收眼底,東南方向的博格達雪峰近在咫尺;東北向俯瞰天池(大海子),宛如翡翠雕刻的寶葫蘆,鑲嵌在萬山叢中;西北方的平原、廬舍、田畦,歷歷在目。雲起嵐來時,真正可以體驗到「人在山中走,雲在腳下纏」的仙境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