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合飛盤桌遊燒烤K歌等室內外活動 場地預約供不應求
就地過「十一」,成為今年黃金周大多數深圳民眾的選擇。在這個假期,深圳的年輕人放棄了遠距離、長時間的省外遊,紛紛在城市內開啟了健身式休假模式,參與到花樣百出的小眾運動中來。一段充滿野趣的溯溪之旅,一場酣暢淋漓的飛盤比拚,一次酷颯的陸地衝浪……長假7天,不再是傳統的旅行與吃喝玩樂,加入小眾運動後的假期更健康和充滿激情。◆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李薇 深圳報道
「我們一群朋友預約了10月5日的一家飛盤俱樂部。」深圳女孩小寧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目前,深圳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很多人在就地過節的倡導下選擇了留在深圳。「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我們要提前三天預定才有場地。」
據美團發起的用戶國慶出遊調研顯示,防疫常態化下,用戶出行決策時間明顯縮短,長假期間的出遊「臨時化」特徵愈發明顯,超過五成用戶選擇在出遊前3天內甚至當天臨時制訂計劃。九成的用戶表示「比起熱門去處,更期待小眾、人少的去處和玩法」,主要原因是「更有探索感、更好玩」。而小眾運動,則成為年輕人們最鍾愛的休假方式之一。
小眾運動成大眾「新潮運動」
「我也準備在國慶期間再來一場飛盤比賽!」在深就職的港青蔡友翔第一次體驗飛盤是在今年6月,「我本身就很愛運動,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初次接觸就愛上了這項運動!」飛盤運動沒有直接身體接觸,但體能消耗不亞於一場足球比賽。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飛盤俠」,除了需要具備速度、傳接盤等能力外,最重要的還有「團隊精神」。蔡友翔不僅體會到這一新鮮小眾運動的樂趣,也交到了更多工作之外的朋友。
除了飛盤之外,越來越多的小眾運動成為年輕人閒暇放鬆的選擇。腰旗橄欖球、騎行、帆船、溯溪、浮潛、攀岩、陸地衝浪等新城市運動開始逐漸常見起來,無論是人為打造的室內外場地,還是親近大自然的原生環境,民眾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選擇。
新興玩法打開青年社交新方式
10月1日,港青楊翠兒在深圳西麗大學城接連舉辦了2場「運動Party」。其中結合了飛盤、桌遊、燒烤、水槍大戰、K歌等室內外活動,匯聚了近40名深港青年共同參與。「今年7月,我開始籌辦這個西格瑪咖啡公園。」這家店位於深圳某個產業園區頂樓,佔地約2,800平方米,室內室外空間皆很寬廣且靈活,適合各類活動。
而楊翠兒的創辦初心,就是將這裏打造為城市中年輕人們的運動樂園,「例如假期第一天的活動,我們就是從下午四點開始,多環節同時舉行,成功報名參加的朋友們可以自己選擇、自主參加、自由玩耍,找到適合自己的團隊和夥伴,認識新朋友。」
國慶假期期間,像楊翠兒這種社交場地幾乎均預定爆滿。深圳年輕人們喜歡打卡各式各樣新鮮而刺激的小眾運動,集合了多種元素的店舖更加受到歡迎。另一方面,對於小眾運動的熱愛,也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種聯誼新方式,打造不一樣的「社交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