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戒」是一種宗教儀式,表示皈依佛門,恪守戒律。圖為少林寺舉行傳戒法會時用聖水為釋迦牟尼像沐浴。 資料圖片

互聯網的世界是很豐富、很精彩的。喜歡閱讀的人,在互聯網上瀏覽,同樣可以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因為在網上可以閱讀到無窮無盡的書本和文章,更可以欣賞到根據文學作品拍成的電影。

有一次,偶然看到一套「中國國際微電影節」的參賽影片,名為《受戒》,原著乃中國當代文學家汪曾祺所作。據知,他是鄉土文學作家沈從文先生的弟子。

《受戒》寫於1981年,是一篇短篇小說,發表後引起很大迴響,因內容是寫一個小和尚明海和一個農家小姑娘的初戀故事。「受戒」是一種宗教儀式,表示皈依佛門,恪守戒律。善因寺的戒壇殿,是每個正式出家人受戒的地方,明海和尚就是準備在這裏受戒的。

故事開始時,小孩明子才13歲,讀過幾年書,又懂畫畫,甚至可以跟着《芥子園畫譜》來學。他一位做和尚的舅舅,見他面大耳垂,又聰明伶俐,就帶他做和尚,並有意讓他繼承衣鉢,取名明海。

明海到縣城的荸薺寺「當和尚」,過河坐渡船時遇見女孩小英子。她的爹靠划船為生,家也跟寺很近。明海每天很清閒,開了山門,上香後打掃一下,再唸幾下經。不過,舅舅很着意教導他,又教他讀經書,並準備帶他受戒,因受了戒才可正式傳經授法。

燒戒疤,佛家叫「祿頂」,表示誠心,願以肉身作香火。他有時對着自己的光頭也覺好笑,小英子也經常來跟他閒聊,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起遊玩,一起寫字畫畫,情愫也慢慢培養起來。他們的初戀,是朦朦朧朧的,但是很健康、很美。

寫美好純真戀情

《受戒》的作者汪曾祺就是要寫少男少女這種美好純真的戀情,美好而平靜的快樂,那是一種從心底的淡淡的、純真的表現。不過,給人的感覺總是平靜而遙遠,因他崇尚「中和為美」的傳統美學思想。他曾說過:「泰山過於雄偉,所以我從不寫泰山。」,「我不在乎深刻,中和才是我所追求的。」

有人批評他的筆調平淡無味。不過,由他內斂而沉穩的筆法,可反映他的人生態度和審美觀。從汪曾祺的散文,可感受到如水一般的溫柔和細膩的情感。他的筆下多的是芸芸眾生瑣碎的日常生活,和一些花開花謝爛漫的雅興。他將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態度,盡收在文字中。

《受戒》這本小說集,除正名小說外,也收集了四十多個短篇小說,但不論長短,每篇都只寫一個人,包括他的家鄉和生活環境。他往往把這個人的整個大環境寫得淋漓盡致,才開始寫這個主角。背景很大,人物卻像芥末塵埃,這更顯得個人的渺小。

汪曾祺把中國人生活的處境寫得這樣不遺餘力,好像描寫那些山坡河水、堤岸楊柳、曲巷長街這樣才合理。而彷彿在這樣的環境,才生長出這樣的人物。所以他寫景寫事寫人,都用白描,你可以說他只是「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但只有這樣才寫出最深、最深的人情味。

小說集收集民間智慧

所以,在《受戒》這本小說集裏,收集了很多民間的生活知識和點滴,例如〈受戒〉中有種用來偷雞的銅蜻蜓,雞若吞吃銅蜻蜓,它的彈簧將翅膀彈開,撐着雞嘴令牠叫不出來,偷雞賊就可將牠手到擒來。

〈大淖記事〉寫當地地保在押土匪遊街前,會通知店舖收起鳥籠,怕土匪看了不高興,竟是那麼好笑卻又體貼;〈獸醫〉講獸醫師以針灸醫牲口,三針扎肚,三針扎身,再用草灰在牲口身上拍一遍,牲口就站起來了;〈八千歲〉寫米店,店中豎一牌匾,寫着「食為民天」。兩邊卻有兩張字條,分別是「僧道無緣」和「概不作保」,既現實,也幽默。

由這些事例可見,汪曾祺是觀察入微的。他一篇小說,用一大半寫環境,輪到寫人,篇幅所剩有限。不過他寫人時很重細節,人物的性情心靈都表現在待人接物的細節上,片言隻語就勾勒出一個有靈魂的人物來。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篇,就是寫沈從文先生。文中說到沈從文家裏有一盆虎尾草,很多人不識。原來這是在《邊城》裏翠翠曾在夢裏採摘的那種草,也是老師很喜歡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擺設,無關重要,但汪曾祺將之放在結尾處,有如老師不在了,那盆草還在、他的心還在。

看汪曾祺的作品,有學者比喻為像在看中國民間生活的百科全書,合起來就像一幅近代的《清明上河圖》了。那就等讀者自己去體會。

◆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