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博在其位於德國萊比錫的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召開記者會,慶祝奪得諾貝爾獎。 美聯社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人類總是對自己的起源感興趣,會問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和我們的先輩有什麼關係」、「是什麼讓現代人類與古人類不同」,瑞典進化遺傳學權威佩博通過開創性研究,揭示所有現存人類與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為探索「什麼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提供了基礎。 他藉着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昨日獲頒今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在新聞公報中指出,佩博透過他的開創性研究,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創舉,為現代人類已滅絕的遠古親屬尼安德特人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他也因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而引起轟動。更重要的是,佩博發現在人類先祖於約70萬年前遷出非洲後,這些現已滅絕原始人類及智人(Homo sapiens)之間發生了基因轉移。古老基因轉移至現代人類,與今日的人類生理情況有相關性,並影響到現今人類的各方面,像是影響了人類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藉着揭示所有區隔現存人類及已滅絕原始人類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基礎。

◆佩博團隊改良古骨遺骸基因測序技術,為研究人類進化打開全新大門。資料圖片

改良古骨遺骸DNA測序技術

研究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關係,需要對從遠古樣本中收集的基因組DNA進行測序。佩博意識到技術上的難度,隨着時間推移,DNA會被化學修飾、降解成片段,數千年後只剩下微量的DNA,且殘留的DNA會被細菌和當代人類的DNA污染。佩博開始開發研究尼安德特人DNA的方法,這項工作持續數十年,佩博和他的團隊穩步改進從古骨遺骸中分離和分析DNA的方法,利用新的技術使DNA測序變得非常高效。

佩博在2010年發表首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對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約80萬年前。佩博及其團隊分析尼安德特人和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現代人之間的關係,顯示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與起源於歐洲或亞洲的當代人類的DNA序列更相似,而不是非洲,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數千年的共存中進行了雜交。

發現原始人類丹尼索瓦人

2008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一塊距今4萬年前的指骨碎片。這塊骨頭含有保存完好的DNA,佩博及其團隊對其進行測序,發現與所有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DNA序列相比,這個DNA序列獨一無二,因而發現一種之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命名為丹尼索瓦人。通過不同序列比較,丹尼索瓦人和智人之間也發生過基因移動。

通過其開創性研究,佩博建立一個嶄新的科學領域「古基因組學」,其團隊分析了多種已滅絕的古人類的基因組序列,成為獨一無二的資源,被科學家廣泛使用,以增進對人類演化和遷徙的理解。

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67歲的佩博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990年成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其後在德國萊比錫建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至今仍在該研究所工作,他還在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擔任兼職教授。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706萬港元)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在致電通知佩博獲獎消息時,身在萊比錫的佩博非常激動,並將這消息告訴他的妻子和親人。佩博稱對得奬感到詫異,表示沒有想過其研究能奪得諾獎。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