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改個名字就漲停,此種現象恐怕只有在A股才能夠見到。9月22日,A股上市公司科融環境證券簡稱變更為「新動力」之後,其股價也因此受到提振大幅拉升,開盤不久便封板漲停獲20cm長陽(編按:指該股升幅達20%漲停,令技術走勢圖出現大陽燭),截至當日收盤,其股價刷新近半年以來新高,令人「大跌眼鏡」。

對於部分上市公司更名現象,筆者認為這只是錦上添花行為,要想真正改變公司的基本面,只有全力以赴把公司經營好,才能夠被市場投資者所認同,成為受尊重的公司。

縱觀整個A股市場,更名者中不乏存在此前麻煩纏身或者業績不佳的情況,更有甚者不少個股自上市以來經歷過多次更名的經歷,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需警惕更名炒作行為

業務生變、重組成功、大股東易主帶來主營變化的更名屬於正常,但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更名純碎是故意為之,投資者需要對此保持警惕,以防該公司借勢拉升二級市場股價後,為公司股東高位套現提供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提振股價」也是不少上市公司更名的最重要意圖之一,有評論指出,部分企業希望在股價上有所作為的心情已經「溢於言表」。有人認為,更名可能確實會吸引不少游資的注意,短線股票可能會有非常好的表現,但市場進化到這一地步,從中長線來看,企業的市值不會因為短期的更名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大多數投資者一般也不太會去參與這類股票的短線炒作。

另外,一部分換成「高大上」名稱的上市公司,也有出於市值管理的需要,當然,擁有響亮的名稱,也等同變相打了廣告,畢竟這類名稱比較吸引眼球,易於傳播。但是,對於緊跟行業熱點更名的,或是希望有政策溢價,能以此體現自身公司在轉型升級上的成效;另一方面,有政策溢價在先,作為符合國家政策扶持的對象,在資本市場也可能享受高溢價。

此外,觀察到有部分上市公司直接把行業名稱作為公司的名字來使用的現象,令市場投資者不解。筆者認為,行業名稱雖然不適合直接作為證券簡稱來使用,但歸根結底,恐怕也是在市場炒作時,這類股票更容易被選中作為指標股來炒作,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迎合市場炒作,投資者也需要予以重視。

經營好業務方為正道

當前,對於部分更名的上市公司,短期內可能存在炒作情緒,這是內地A股市場尚欠成熟和理性的一面。但長遠來看,還是要考量公司的業績表現等綜合因素,一些「金玉其外」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給出的市盈率等估值,長遠來看也不會過高,對上市公司來說,最終仍需要自身努力。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