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幾年來,港商張軍輝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2008年金融危機北上廣東惠州轉型開塑料製品廠;新冠疫情後再次轉型,專研可降解材料技術……每次轉型,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各類市場監管措施日漸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都讓張軍輝感受到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
他表示,環保材料的研發對企業資金和時間是雙重考驗,但國家政策和政府服務為企業提供了足夠的信心支持。自己願意繼續堅持下去,為推動國家環保產業貢獻綿薄之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
2004年,張軍輝在香港創辦了香港世祥企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進出口貿易,在歐美市場有着穩定的客源。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公司受到商品價格漲跌波動影響,不少客戶希望能夠通過廠家訂單直銷的方式降低成本,讓他意識到實體產業的重要性,決定從貿易公司轉型做實體產業。
張軍輝在充分考察後,選擇了在自己祖籍所在地——惠州,開設世祥(惠州)塑料製品有限公司。2008年建廠投產到2020年疫情前這12年間,張軍輝一直堅持做塑料製品出口,切身感受到內地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早年海外客戶尤其是歐美客戶喜歡通過香港的貿易公司下訂單,客戶認為與香港貿易公司溝通更順暢,通過香港企業出口的產品也更讓人放心。「2000年後海外採購商對內地企業的看法發生改變,他們開始在廣交會現場洽談下訂單,也更願意與生產商直接維持長期合作關係。」張軍輝認為,這得益於內地製造業的崛起,能夠輸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提供定製化服務、打造便捷的線上展示平台。與此同時,內地政府也通過依法實施各類市場監管措施,持續優化出口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更好對外發展。
轉型環保科企 半日搞掂營業執照
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讓內地製造業陷入短暫停滯,隨着疫情逐漸穩定,製造業企業陸續恢復生產,隨之而來的是海外訂單需求的暴增。「2020年我們的海外訂單比前一年翻了三倍,藉着這股東風我們完成了生產設備的自動化轉型。」
有了可觀的訂單量,張軍輝決定做一些新的嘗試。使用可降解材料塑料製品正成為國際上的新趨勢,國家早前也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順着這股潮流,張軍輝在2020年成立惠州世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專研可降解材料。
與以往不同,港人在內地開辦企業的手續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我們提前把需要遞交的材料準備好,當天上午去工商局遞交材料,下午就拿到了蓋好公章的營業執照。」張軍輝說。
入駐青創基地 獲專人解決經營難題
在朋友的推薦下,張軍輝帶着可降解生物材料技術項目進駐了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在這裏,他不僅獲得了辦公室兩年免租優惠,還能定期參加基地舉辦的參觀交流活動,享受政策解讀服務。「當地的人社局、科創局都會定期派專家到基地為我們解讀新政策,並為基地的入駐企業配備一名首席服務官,每當企業遇到困難都可以及時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諮詢。」
疫情期間,張軍輝公司有一批貨物滯留香港,轉運貨車需要在關口完成粵港兩地司機的交接。因不了解具體操作流程,張軍輝當天下午向首席服務官求助,第二天首席服務官就幫他聯繫到了相關部門進行解決。這樣的貼心幫助讓張軍輝真正感受到,內地政府正積極從「審批型政府」逐步轉型成「服務型政府」,精準摸清化解企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以高質量服務激發市場活力,這也為企業在當地的安心發展提供了足夠的信心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