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是支持青少年向前行的動力,17歲的中四學生阿琳從小與父母關係疏離,母親的不理解和不關注,以及升中後班級排名變倒數的落差,讓阿琳患上抑鬱症。知道女兒病情後,母親開始積極改變,主動了解、關心並鼓勵女兒。她讓阿琳重新振作,積極接受治療,學會傾訴,及以良好心態去面對學業和生活,邁向更美好的人生。
生活習慣不同 屢起衝突
阿琳從5歲開始至中一時期,與父母分隔兩地。她於香港由親戚照顧,但非常期盼與父母一起生活,令關係可更親密。終於在中一時,阿琳的母親帶着胞妹來港與阿琳一起生活,結果卻因雙方生活習慣不同,經常起衝突。
阿琳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母親性格強硬、不聽他人意見,與她交流經常被指責,母親亦將更多心思放在胞妹身上,再加上自己升中後由前列淪為班級倒數,沒法接受,導致出現情緒問題。隱藏自己情緒沒有找人傾訴的阿琳,選擇割手發洩情緒,後來被母親發現自殘,原以為她會安慰自己,怎料母親卻責罵自己,令阿琳非常傷心及難過,「以為她會心疼我、擁着我哭,沒想到她說自己壓力已很大,叫我生性一點。」
其後阿琳的情緒問題愈發嚴重,去年上半年出現連續失眠、沒有胃口飲食、呼吸困難、幻聽等症狀,體重由48公斤暴跌至34公斤。留意到體重突變及其他症狀的母親,帶阿琳求醫精神科醫生,阿琳被確診患有抑鬱症。
得知女兒患有抑鬱症的母親其後變得更溫柔,用更多時間關心及鼓勵阿琳,並積極學習相關知識,期盼能幫助女兒,「確診抑鬱症後,媽媽主動了解我的興趣愛好,會送我喜歡的小禮物,感覺與媽媽相處變得好舒服,無之前感覺咁壓抑。」◆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