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能源危機對全國各行業造成沉重壓力,當中廁紙生產商也不能倖免。部分廠商為減低能源成本已減少生產,更有公司申請破產。有業內人士認為,今次能源短缺衍生的「廁紙危機」,可能比新冠疫情時期更嚴重。
德國工商總會在7月進行調查,發現在全國3,500間不同類型公司中,有16%正縮減生產規模或暫停營運。即使德國政府早前公布一項650億歐元(約4,976億港元)援助計劃,以支援需大量用電的製造商,但部分公司仍無法維持收支平衡,當中包括多間廁紙生產商。
德國廁紙生產商Essity由於面對能源成本增加,在別無選擇下,只能將部分產品的價格提高最多18%。當地廁紙原材料供應商Follmann Chemie則已在剛過去的周末停產,公司總裁福爾曼表示,能源是工業的命脈,若能源成本不斷上漲,公司必定無法負擔,屆時德國的製造業只會持續萎縮。
另一本地廁紙品牌Hakle則已申請破產,其董事總經理楊格認為,除非德國設定能源價格上限,否則業內破產潮不會停止。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