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國際標準(2021版)源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一院兩制」的成功實踐。作為公立醫院改革和深港醫療合作的先鋒,港大深圳醫院在開業第三年(2015年)就通過了ACHS的國際認證,開業第五年(2017年)又通過了國內的三甲醫院評審,成為內地首家通過ACHS認證與三甲評審雙認證的醫院。

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中心主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受訪時表示,通過雙認證後,醫院的香港專家對比發現,國內的三甲評審標準在醫療質量和安全的要求等方面甚至更加細緻嚴苛,三甲評審完全可以在融入部分國外優秀做法的基礎上獲得國際認可,醫院由此萌生了「三甲」國際化的想法。

在國家衞生健康委、廣東省衞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於2020年12月確定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牽頭,成立非營利性的第三方評審評價研究中心——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吸納國內外資深認證專家,組建評審專家庫,對標國際通行規則,融合國內評審實踐,編制了國際標準(2021版)。2022年2月,國際標準(2021版)高分通過了國際醫療質量協會外部評審會(ISQua EEA)國際標準認證,成為全國首個經國際認證的醫院評審標準。

據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徐小平介紹,國際標準(2021版)的優勢體現在質量安全精益化、風險管理全局化、職業安全體系化、人文關懷細緻化、醫患關係坦誠化(見表)。以風險管理全局化為例,國際標準不僅強調醫療風險,還關注非醫療的設施、財務等風險管理。

助增強醫患互信

李詠梅舉例表示,國外主流的醫療評審標準很重視人文關懷和公開披露。國際標準中加入了ACHS等國際標準關於「公開披露」的要求。「在國際醫療認證標準裏,醫院發生不良事件後,主動向患方或公眾告知、披露,是必須的。過去十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根據ACHS的要求,在這方面一直做得比較好,增強了醫患互信。」

據介紹,國際醫療質量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簡稱ISQua)是一家具有權威性的專門認證醫療評審機構的組織,被稱為醫療評審機構的「考官」,全球共有60多家第三方醫療評審組織機構獲得了ISQua EEA的認證,包括美國JCI、德國醫院透明管理制度與標準委員會(KTQ)、澳洲ACH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