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香港另類資產類別廣泛,包括私募股權、對沖基金、房地產、私募信貸、大宗商品、基礎設施和數字資產,凡此種種均可以強化本港金融市場的維度與廣度,不僅捉緊了大灣區發展商機,也為海外基金投資者深入內地發展當好「中介人」。另類投資管理協會(AIMA)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香港管理着亞太地區大部分的另類資產,超過740家另類投資公司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本港應通過大灣區其他城市和其他貿易渠道,挖掘香港與內地的毗鄰優勢。

私募基金投資大灣區渠道不足

報告認為,目前私募管理公司進入內地市場的渠道和制度不足,報告建議「財富管理通」(WMC)應考慮另類資產類別,為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提供基礎設施,挖掘大灣區其他城市機會。目前這種機會僅限於提供存款的銀行機構和提供公募基金的傳統資產管理公司。大灣區其他城市亦可加強香港的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與區內初創企業的聯繫。外國投資者能投資大灣區的新興企業,注入國際資金和專業知識。內地許多技術先鋒都在大灣區城市,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可助這些創新公司成長。

全球私募信貸增長快速

報告又指出,香港作為中國的門戶,確實有助私募管理公司尋找和評估內地與日俱增的巨大信貸需求,企業貸款為私募信貸運營商提供最具有吸引力的機會。截至去年9月,企業借款達國內GDP的156%。香港更可以作為亞太地區的樞紐,聯繫市場參與者進入其他亞太地區。AIMA的報告展望,基於全球金融危機後,銀行緊縮放貸,促使全球私募信貸市場快速增長,目前已達1萬億美元資產,預計到2025年底超過2萬億美元。

此外,內地財富激增亦有利香港的另類投資。2009至2020年期間,內地的億萬富翁財富總額猛增12.5倍至約1.681萬億美元,美國同期僅增2.7倍。亞太區擁有全球38%的億萬富翁,總價值為3.3萬億美元,當中50%亞太區億萬富翁在內地,8%在香港。

亞太區逾半對沖基金駐港

事實上,香港是亞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亞太區一半以上超過10億美元規模的重要對沖基金選址本港,管理規模大約2,200億美元。金融數據公司Preqin的數據亦顯示,本港對沖基金管理公司數量由2015年的325家,增長32.6%至去年431家,大幅拋離新加坡去年同期的162家,冠絕亞太。另外,香港亦是亞太地區僅次於內地的第二大私募股權中心。亞洲創業投資期刊(AVCJ)研究指,香港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數量在過去10年一直顯著增加,去年錄606家,按年增25家,較2011年的354家多71%。而香港在管理資產規模(AUM)方面僅落後於紐約大都會區和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