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近期新冠疫情急速反彈後又再放緩,但特區政府仍未對外地及內地通關有突破性的措施出台,香港單靠「內循環」實在不能對經濟起提振作用,香港樓價面對如此環境,恐怕仍有持續向下的勢頭。

近年樓價升幅已蒸發

回看近年香港,可謂波折重重。由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幾年間經濟迭遭重創;而樓價亦由去年8月份的高位至今,已回落超過一成,就算只計今年,跌幅也有7%之多。

在過去四至五年間置業的用家或投資者,並沒有獲得樓價大幅上升的「紅利」,皆因這段期間,每年的樓價只微微上升,而最近一年更輾轉向下調整。這些人手持的物業,幾年來的累積升幅轉眼就全部被抵消。至於今天的買家,在目前利好消息欠奉下都趨向觀望形勢,自然會減慢入市步伐,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成交量大幅下滑。

每月平均成交約4000宗

土地註冊處的數據顯示,年初至今各類別的物業交易,平均每月只有約4,000宗,對比2021年平均每月8,000宗,足足減少了一半!成交萎縮,地產代理生意首當其衝,在此嚴峻環境之下,什麼人才可以在這行業內存活過來?筆者認為,地產代理能否在逆境中生存,以下三點尤為關鍵。

(一)整體物業市場的生意量

目前整個地產代理行業的前線數量龐大,生意量不足夠讓所有從業員「有得留低」;但話分兩頭,目前每月維持約4,000宗的物業成交,應該仍有部分代理可以生存下來。

(二)地產代理的人手規模

地產代理行的人手規模,直接反映了樓市是否仍處於榮景之中。筆者經常聽到行家的一句說話叫「原子彈炸烏蠅」,意思是以巨大的資本投放到市場中,實行「以本傷人」,用龐大的人手規模來壟斷市場;但觀乎目前的市況,行業內出現明顯人手過剩,投放「原子彈」可能會炸傷自己。

動力不足員工難留低

(三)地產代理自身的「抗逆能力」

眾所周知,樓宇買賣金額比較大,地產代理促成生意後,佣金收入較其他營銷行業豐厚,所以不少代理當促成一兩宗生意,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壓力亦減退,於是亦開始變得動力不足,更甚者會「放軟手腳」。不過,在目前的逆境,已經容不下欠缺動力、質素不夠的人;只有不懈怠、時刻戰戰兢兢的人,才可以在惡劣環境中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