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口港
金融中心
背靠祖國
香港自身優勢及面對挑戰
◆財庫局前局長陳家強:金融人士在成立總部及招聘時,主要考慮該地區的居住及教育環境,因此香港的都市活力、自然景觀、學校教育,都是吸引西方金融人才來港的因素。

由轉口港到金融中心 由單打獨鬥到背靠祖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特區政府提出「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以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會否為此有相關想法和措施,大家都引頸以待。事實上,各行業早早已全方位互聯互通,這「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正面臨什麼挑戰,如何進一步深化,下一步該怎樣走。香港文匯報找來了市場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談談香港「超級聯繫人」這個獨有優勢定位,共同謀劃未來的發展之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教授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中國城市,但同時是國際城市。」香港固有優勢猶在,惟欠缺「人心工程」,即是向國際市場展示香港最新發展角色定位,如何真正聯通世界。「聯通世界」是人心工程,須先達到目標,以便更好地將香港的優勢彰顯出來。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生活條件深具魅力,故吸引海外人士來港營商定居。

制度與生活吸引人才定居

陳家強認為,金融人士在成立總部及招聘時,主要考慮該地區的居住及教育環境,因此香港的都市活力、自然景觀、學校教育,都是吸引西方金融人才來港的因素。目前因為海外輿論,加上防疫措施,令不少人質疑香港的魅力。但陳家強相信,疫情最終可以解決,反而令外界對香港產生良好印象,才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目標。

隨着內地各城市逐步與海外互聯互通,香港金融業的定位及最大優勢被外界質疑。事實上,多元廣泛的金融業佔本港GDP約20%,比重相當高,而陳家強亦堅信,金融業將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其獨特優勢並無失色。他指出,「背靠祖國」是香港金融的首要優勢,若無內地市場,香港金融無法運作。內地是香港金融最主要的市場,內地企業來港集資,並方便國家銀行來港運作,而內地不同的投資者亦會利用香港經營。

至於香港無外匯管制、資本賬自由、普通法制度、會計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與國際接軌,正好將香港「聯通世界」的力度發揮得淋漓盡致,海外投資者來港可迅速適應香港制度及生活。由於海外投資者不熟悉內地市場、制度及法律,因此通過香港作為「窗口」,方便進入內地。而香港的金融政策及制度則扮演「聯繫人」角色,使外國交易員可以來港投資內地金融產品。

背靠祖國金融業優勢獨特

陳家強指,國家政策下,內地資本賬及市場並非全面開放,即使內地不同城市已開始與外國有互聯互通,但方式仍跟香港相距甚遠。例如股票通,內地城市只能以預託證券方式與海外交易,量低成本高。然而,國家政策同時賦予香港「聯繫人」的角色,透過港交所進行港股通,又快又平,成交量大,所以海外投資者傾向選擇香港。可見無論是國家支持及客觀條件,香港金融業的獨特優勢都不會失色。雖然由於全球經濟及股市低迷,加上各國加息潮,今年上半年本港IPO大減,陳家強亦預計部分金融行業因此疲弱,惟只屬市場短期挑戰。他相信在中央繼續支持下,香港能繼續維持金融業優勢及作為內地企業的集資中心,利好國家發展。

需尋求歐美以外投資者

陳家強又認為,香港資產管理及基金表現理想,未來應加強發展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私募基金規模雖然不及傳統基金,但具龐大活力,可以吸引更多人才來港聚集,尋找投資機會及管理資產,值得積極推廣。香港過去太依賴歐美基金及投資者,未來應更多方面尋求來自其他地區的新市場及投資者,例如中東及亞洲其他地方,為市場注入增長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