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由於引起猛烈批評,並多次起訴失敗,司法部已於今年2月結束這計劃。然而密歇根大學華人教授協會會長陳岩表示,儘管「中國行動計劃」已撤銷超過半年,但之前列入名單中的2,000多宗個案並沒有因此終止調查,至今陸續仍有華裔教授被定罪判刑,近期一名密大華裔終身職教授也因類似原因關閉實驗室,最終被迫辭職,這股「寒蟬效應」沒有人知道將延續多久。
「中國行動計劃」在2018年啟動後,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僅因一些文書失誤或較輕的不當行為,而被解職並遭嚴重刑事指控。由密歇根大學華裔教授組成、有400多名成員的「密大華人教授協會」去年中發表調查報告指出,「中國行動計劃」導致該校近三分之二華裔研究人員感到不安,還有三分之一成員考慮避免申請聯邦經費,且近半受訪者因整個大環境改變,很難集中精力來維持工作效率。
陳岩稱,距離發表這份調查報告已超過一年,「之前已立案的調查行動並沒有停止,學者因此離開美國,到歐洲、澳洲或其他國家尋找工作機會。」
昔日鼓勵中美合作 今180度改變
陳岩提到南伊利諾伊大學卡本代爾分校的華裔數學教授肖明慶,去年4月遭司法部起訴電匯詐騙及虛假陳述罪,檢察官指肖明慶在2019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經費時,向基金會和南伊大虛報其與深圳大學和中國研究資助機構的關係。陳岩說,10年前只要拿到NSF經費,且計劃與中國大學合作,該會國際辦公室便主動提供額外補貼,等同鼓勵教授促進中美合作,如今卻180度改變,「當年受到鼓勵取得的合作和經費,現在卻可能成為教授的夢魘」。◆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