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個展區間也設置了充滿妙思的牆板,形成給觀眾打卡的公共空間。其中最能喚起香港人共鳴的,當屬華戈的電影題字藝術作品。《食神》《逃學威龍》《以和為貴》《一念無明》……華戈自1980年代起為超過50部膾炙人口的香港電影書寫標題,這也令香港電影有別於世界其他地方的電影,增添了一層東方藝術的痕跡和文化特色。除了華戈手筆,這一巨型展板上,亦包括了雷超榮為《葉問》電影的題字,觀眾可沿着這一筆一畫,追尋關於香港電影的記憶。
而另一幅巨型展板則來自頗具爭議的藝術家曾灶財,他曾以「九龍皇帝」之稱在香港各區塗鴉50餘年,無論大家對其作品持何看法,正如文化人梁文道所說:「(曾灶財的作品)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以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劉小康亦在今次展覽中請到陳育強教授,創作了《與曾灶財共話》,作為對於曾書法的回應。陳育強在平面表面進行書寫,然後再拭除,留下了一道道風景般的墨痕。陳育強談到背後的意念:「當書法藝術和當代藝術碰撞會發生什麼?這個作品的立意就是透過拆解漢字和書法的傳統,再以西方藝術的角度來再現『書法性』。平面表面的書寫和擦拭是書法的形式表現;木架上的裝置則說明『書法性』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