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有了串流電視劇之後,可以重看不少舊劇。當了父母之後,對有親子成分的戲劇特別有興趣。近期就迷上了《Fresh off the Boat》(FOTB) 和《Modern Family》(MF)。前者講一對移居去美國的父母,如何在美國撫育3個土生土長的華裔美國男孩長大;後者環繞一個爸爸和兩名子女的家庭,分別有再婚、不同族裔的婚姻帶着繼子,及一個同性家庭領養亞洲孩子,和一個典型美國白人家庭的組合。

《FOTB》裏常常有亞洲人和美國白人養育孩子的比較,《MF》則探討了白人社會在多元家庭的路上,衍生愈來愈多可能性,但過程不止是歡笑,也是不斷的詰問探索。放在一起,也會看到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傳統亞洲家庭會出現什麼變化。至於《MF》裏更因為多牽涉到兩代,而深刻刻畫美國家庭在接受和適應新的家庭結構時,會出現什麼問題。

雖然這兩套都是處境戲劇,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們亦非常有心地談及對子女的態度。應否對孩子道歉?對孩子該展露多少愛意?應該怎樣約束孩子?在華人世界,我們較含蓄,對於描繪親子關係方面,也用上很曖昧的方法。這樣的自嘲及探討,看得我很羨慕。對觀眾而言,也不止是娛樂,亦有不少足以反思的部分。

無論主題為何,美劇都幾着重原生家庭。我也在看一齣校園處境喜劇《Community》,裏面有時探討各人的性格構成,當中不少會提及父母的影響,例如一早離家的父親、媽媽如何跟小孩說話。母親角色尤其重要,一個很自負的角色在自我安慰及嘗試成長時,會幻想媽媽更改實際的對話,變成告知他是一個平凡的人,而非特別出色的,但這有一個好處,可以令他沒甚壓力地融入世界,不用對自己要求那麼高。

有趣之餘,也看得出編劇如何刻意地描述母親的影響,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非常有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