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婉兒(左)預料本港全年出口增長將下降至低單位數。右為貿發局經濟師杜宏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疫情仍礙經濟復甦 市場憂外部環境持續惡化

本港整體經濟正待改善,出口情況仍未許樂觀,貿易發展局昨公布,本港第三季出口指數為32.8,按季升1.9點,連續兩季上升,反映港商對短期出口前景漸趨正面,但仍處盛衰分界線50以下,貿易價值指數更由上季的51.7急挫至40.2,顯示港商需要面對單價下調壓力。有出口商指現時最大的挑戰是通關問題。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市場憂慮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令復甦步伐較預期緩慢。高通脹、貨幣緊縮政策加快、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俄烏衝突等,均可能壓抑多個主要市場需求,將調低今年本港出口增長預測至低單位數。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范婉兒指出,本港首8個月出口增長不理想,出口至內地的指數為負數,在今年餘下的4個月情況轉好或錄得正數,預料全年指數仍「唔靚」,但料有增長,全年出口增長將由原來的8%下調至低單位數。她認為港商最困難時候已過去,本港正穩健復甦,相信今年餘下時間出口可保持增長。她表示,環球主要央行雖然加息,惟美國消費者仍有一定金錢及需求,加上中國經濟亦正在復甦,對前景仍感樂觀,唯一要擔憂的是歐洲經濟會否受俄烏衝突拖累,因區內正出現能源及糧食危機。

港商積極管理現金流

雖然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漸消退,惟展望未來3個月,疫情相關問題仍困擾不少出口商。受訪出口商認為,疫情反覆(40.2%)和人流通關仍未能回復正常(22.6%),是窒礙出口表現的最大阻力。不過,港商亦積極調整業務策略以應對變化不斷的營商環境,並由聚焦拓展市場轉為管理現金流。調查發現,開發新產品種類及穩定財政、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是最多出口商採取的策略,分別達36.9%及35.6%。內地近月將入境隔離管控期縮短至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以及3天居家健康監測,約52%受訪出口商認為措施有利業務發展,可令商務出差安排更具彈性、逐步恢復跨境商貿活動等。

貿發局經濟師杜宏康表示,受訪出口商對珠寶業(44.2)的前景最為看好,其次為玩具業(37),珠寶業錄得最大的按季升幅達9.9點,電子業亦升2.3點至32.7,受訪出口商認為亞洲前景相對較佳,區內各市場的信心指數均見升幅,日本按季增0.8點至48.4,東盟漲3.6點至46.9,中國內地則升2.7點至45.8。

與4至6月相比,今季新冠疫情對出口商造成的負面影響較溫和,77.9%受訪者表示業務仍受疫情打擊,但已降1.2個百分點,當中業務受嚴重打擊的受訪者更大減11.8個百分點至23.4%,運輸成本上升(64.1%)及物流配送受阻(51.8%)仍是出口商主要面對的挑戰,但兩者分別較上季下跌8.5%及13.4%,反映供應鏈問題已漸緩解。然而,仍有不少受訪者指疫情影響與海外買家或供應商接洽(48.2%),以及被買家取消訂單(21.2%)。

鐘錶商今年訂單跌三成

研發港產陀飛輪機芯的Anpassa Watch創辦人程思遠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今年出口的情況較去年差,以9月為例(已包括聖誕節訂單),較去年下跌三成,當中東南亞等市場的需求明顯減弱。剛過去的鐘表展,因仍未通關,很少外國人士到場,在網上查詢的客戶下單方面亦較審慎,整體氣氛較去年更冷淡。他表示:「一些地區的出口反彈多數是日常生活用品,鐘錶屬於奢侈品暫時仍未見有反彈,近來產品的單價都有下調壓力。」而且鐘錶的客戶多數要看實物,難以單靠網上溝通,現時最大挑戰是通關問題,如11月至12月能恢復正常通關,與海外客戶接觸較容易,預計明年第一或第二季出口將會有較明顯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