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正積極考慮「0+7」檢疫方案,取消酒店檢疫。圖為抵港人士入住尖沙咀一檢疫酒店。 資料圖片
◆歐家榮(左)及何婉霞(右)出席疫情簡報會。中通社

梁子超指長者接種率不理想 倡增誘因促「老幼」打針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數字有回落跡象,昨日只新增7,322宗個案,較前日大減956宗,但死亡病例則增至23人,為過去5個月以來單日最多,而當中有17人未打齊三針疫苗。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通常經一段時間才離世,估計昨日的數字反映約個多星期前在疫情反彈下每日有逾萬宗確診個案時的情況,這亦顯示部分長者疫苗接種率不理想,感染病毒易引致死亡的情況,建議特區政府提供更多誘因,以提高「一老一幼」的接種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資料,顯示今年3月第五波疫情高峰期時,單日曾多達289名確診患者離世,其後疫情回落,對上一次單日死亡個案逾20宗,已是4月18日公布的29宗,不治患者其後下跌,但相隔5個月,昨日死亡病例升至23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離世患者為18男5女,介乎58歲至94歲,當中17人未完成接種三針疫苗。不過,她只有交代其中兩名死者情況,兩人本身均有病症,其中最年輕的58歲女死者患有末期癌症,而癌細胞已轉移到身體多個器官,且心臟和肺部均有積水。另一名75歲男死者則患有復發化膿性膽管炎,上月28日核酸檢測呈陽性,當時CT值為22,經治療後病毒CT值已升至35,即病毒量低,但其膽囊膽管發炎,最終因膽管發炎引發敗血症不治。至於其他死者,她未有交代有多少死因與新冠病毒有關。

死亡數字反映本月初疫情情況

對於死亡個案增加,梁子超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近日疫情雖有下降,但仍屬於高位。事實上本月4日至10日的一周內,有6天的單日確診數字也逾萬宗,梁子超分析指由於部分死者染疫入院治療,經一段時間病情惡化不治,估計死亡數字反映當時疫情情況。

此外,他指出長者及長期病患等高風險人群須打齊三針才有更好的保護,惟根據政府統計,20歲至60歲年齡組別人士已有九成多打了兩針,三針率亦普遍達到八成,但兒童和長者接種率仍偏低。截至昨晚,80歲以上人口的三針率僅有53.37%,12歲以下更僅有18.4%打齊三針,他形容有關群組為「免疫缺口」。

為提高接種率,梁子超建議政府應在「疫苗通行證」外推出其他誘因,例如打針派錢、增強外展接種服務等,「有些堅持不打針的長者,因為去不了需要『疫苗通行證』的地方,反而誤會以為自己好安全,感染風險低,這說明『疫苗通行證』對他們起不到推動作用,政府為什麼不考慮其他方法?」

若接種率高 可放寬「疫苗通」

他認為,如果不同方法起到作用,疫苗接種率已足夠高,政府可以考慮逐漸放寬「疫苗通行證」措施。他解釋,既然政府有意恢復與國際接軌,就要同其他地區競爭,僅實施「0+7」恐對旅客吸引力不足,入境後頭7天仍面對較多限制,故在其他更寬鬆地區的對比下,未必會選擇來香港。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亦認為可考慮提供現金誘因提高長者接種率,「用電子消費券又好,其他什麼也好。」他建議調整長者「疫苗通行證」要求,第二針及第三針相隔時間縮短至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