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1周年。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的殘歷碑廣場舉行。早前計劃在當日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香港培僑中學校友代表姜霏梵,如約在下午1時左右進入參觀。「想繼續感受一下這裏銘記先烈的歷史氛圍。」一份份史料和一張張照片的視覺衝擊,都加深了他對這段歷史的印象,這種體驗是不能從文字記載中得來的。
在歷經了上午撞鐘鳴警儀式後的短暫閉館,下午1時左右,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步入展廳,姜霏梵仔細觀看這裏的一件件史料文物。「這裏的很多歷史我們都有在書本中學到,比如在東北大地抗擊日軍的抗聯志士,還有楊靖宇的故事。」通過展陳的串聯,姜霏梵感到這樣的親身體驗讓書本歷史變得更加鮮活。「館內氣氛的渲染,視覺上的衝擊,都加深了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博物館內展陳的一批日偽軍殘害同胞的文物史料,引起了姜霏梵的關注,他仔細觀看並用手機拍下陳列台中的文物。抗日志士被殘忍殺害的史料圖片、日偽時期所使用的殘害中國百姓的器具也引發了姜霏梵的思考。「這是歷史以血與淚在告訴我們,倘若愛國教育推行得不到位,人民沒有民族、同胞等概念,將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他同時也觀察到,有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一同來這裏銘記歷史。「小時候我的父母也會帶我參觀香港的博物館。今天參觀後,我感覺內地的歷史傳承做得很好,我遇到的許多家長對相關歷史事件都十分熟悉,他們甚至能親自向孩子們講解。這種家庭教育和氛圍,是香港少有的。」
「孩子你看,這個人就是來欺負我們中國的大壞蛋。」瀋陽市民王女士用最直白的話語向自己剛上小學的女兒講述這段歷史,她一邊用手指着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的畫像一邊解釋道,「在發生九一八事變時,就是他下令侵佔我們東北。」
當走到柳條湖事件展區時,史料圖片中長長的鐵軌示意圖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爸爸,這是什麼呀?」一位四五歲年紀的小童向家長發問。「你看圖上白色箭頭的位置,日軍曾經在這裏放上炸彈,然後就誣陷給我們中國軍隊,用這個藉口,他們開始侵略東北。」這位小童的父親頓了頓繼續說,「這個90多年前發生爆炸的地點,離我們並不遠。」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
評論